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法律定性分析与审计处理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23-08-29浏览:2300下载202次收藏
 

在审计工作中,时常发现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问题,对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如何进行正确定性、处理处罚,最能检验审计人员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的能力和审计专业水平。

一、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是指拥有公共财政资金使用分配权和国有资源占有使用收益权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等超规定、超标准、超范围、超时限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工发放国家统一规定以外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离退休人员补贴、改革性补贴以及奖金、实物、有价证券等的行为。这种行为有三个特征:一是主体占有使用公共资源。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依据预算法,享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工作经费和国家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费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由国资委代表政府投资发起设立,国资委同时行使企业运营的监督管理权,这些企业经营管理的是公民、法人纳税人上缴税收后形成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和归国家所有的土地、水域、能源、矿产等公共资源。二是行为的违纪违法性。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是违反了党和国家关于收入分配、工资福利保障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侵害了国家收入分配机制的公平性、透明性、强制性,违法行为表现多样性,即四超:超规定、超标准、超范围、超时限。三是行为的内部性。不同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外部性特征,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具有极强的内部性。一方面是指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尽管是由单位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做出决策,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单位和自然人个人共同承担,行为体现职务性;另一方面是指行为发生在单位和属于单位管理的工作人员之间,行为目标具有同一性,行为方式表征隐蔽性,单位和属于单位管理的工作人员组成了利益共同体,行为内部性突出。

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负面效应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对社会、对国家有多方面的危害性与弊端:

(一)背离收入分配政策,侵蚀社会的公平正义。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标杆和基本价值追求。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违反国家正常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引致公民心理失衡和社会行为失范,侵蚀社会的公平正义,阻碍国民创业积极性,妨碍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发展、共享发展。

(二)损害政府公信力,滋生蔓延腐败。占有公共资源、资金的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本应铭记权力来自人民,应该向人民负责,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却陷入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泥淖,把权力变成了损公肥私的工具,做权力寻租,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攫取不正当的非法收入,国有单位堕落为人民的主人。如此,政府没有公信力,监守自盗式的隐性腐败和吃拿卡要式的乱作为愈演愈烈。

(三)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公共资金低绩效性。有限的财政收入和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来自纳税人,国有单位通过违法的财务制度选择和安排,把本应用在工作上、民生上的经费挪作滥发津补贴,降低了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影响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质效。

(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削弱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本应用于正常的经营投资,争取利税最大化,保持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法律定性分析与审计处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