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876下载284次收藏

廖品良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传统教学相比,互动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记背知识点,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互动式教学的含义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进行思想交流,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人性化”和“生活化”,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固有印象。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就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一)课堂提问的效率过低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提问的频率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增加与学生的交流。频率过高的提问和许多无意义的“形式化”提问,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实则没有取得提问应有的教学效果。以“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如“生活中有哪些是三角形?”“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明治是三角形吗?”……这些问题有利于导入课堂,但是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学习转移到生活事务上。有的教师课堂提问频繁,学生刚刚结束上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消化和吸收知识,教师便开始了下一个提问,学生又要回答下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紧张感和疲惫感,让学生在课堂中失去自我思考和消化理解的时间。有的学生反应较慢,教师快速的提问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挫败感,进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常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进行“形式化”提问。这样的提问看似是课堂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但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根本没有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在教师提问后,根本不思考问题,而是跟着其他学生说答案,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中的“气氛组”。课堂提问的重点不在于提问的数量多,而在于提问是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安排适当的课堂提问。如果课堂中提问数量过多,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课堂中“形式”化提问过多,学生就会丧失课堂思考力,从而阻碍他们的数学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合理使用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学生一旦对数学感兴趣,就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图画的感知能力大于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所以具体的图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动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时,其教学功能并未被彻底地开发和利用,很多教师只注重形式上的运用。

以“认识圆锥”为例,因为小学生平常没有太多的机会观察和接触“圆锥”,所以不能直接进行圆锥的知识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抽象的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上标注出圆锥体的顶点、侧面、底面,并给出圆锥体的各个数据,再告诉学生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体积。这样的直接教学法忽略了课堂导入部分、对圆锥体特征的认识、对圆锥体高的认识和体积公式的由来,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因为没有中间的认识环节和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只是简单地背下了公式,一旦遇到复杂的圆柱体,需要学生自己计算各种数据时,他们就会陷入迷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前或过多展示多媒体课件,不仅省略了教学环节,还忽略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这样不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无法发挥教学的启发、引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三)流于形式的课堂交流

在义务教学阶段中,小组讨论和沟通环节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教育也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着影响教学进度的作用。一些教师将师生之间的互动片面地理解为和学生“打成一片”,将教学重点放在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上,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忽略了对新知识的解释和引导。

例如,在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时,教师写下了三个算式,分别是:0÷3=?309÷3=?420÷3=?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和计算后,得出的答案分别是:0、103、140。最后教师说这三个算式都是在商的中间或者末尾有一个零的除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的课堂训练,以巩固这一部分的知识。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解释“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运算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没有让学生进行计算过程的展示和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只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再去练习计算,巩固知识。从表面上看,课堂中有教师提问,有学生练习,教室里其乐融融,师生间的互动也非常融洽,但这种互动只能起到一些表面上的作用,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课堂互动体验,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教学效果。只让学生知道了一个数学知识,会用这个知识解题,但知识的其他内容教师没有讲,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课堂安排练习,极大地降低了课堂互动的效率。

三、提高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对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的“单向性”教学方式,创造一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达到与教师间的精神交流。

(一)情感诱导,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动而学生不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规律,更要注重学生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努力创造充满生机、智慧,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

例如,在“了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一角被遮挡了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很好奇这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于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有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有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教师便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样猜想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开始联系所学知识踊跃地进行课堂发言。有学生说:我看见一个锐角,立马想到了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三个锐角,因此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有学生说:我只看见一个锐角,按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减去一个锐角,那么它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这样有关于课堂内容的有效提问,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猜测”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特点的了解,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学法指导,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由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和强化辅导,以便有效地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导致计算过程并不顺利,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误差,无法精确地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联想学过的数学形状,将三角形变成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然后再计算面积。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瞬间有了灵感,并且开始大胆地想象,同桌、小组之间也开始了讨论和交流。最终,学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组成一个四边形,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过的,算出一个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二,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

(三)引导探究,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互动式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理解与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可能性”的时候,用到了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教师先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放入一个口袋,让五个学生依次从口袋里摸球,每个学生都能摸到三个球。针对这个游戏,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觉得他们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三个球的颜色会一样吗?还是说三个球的颜色完全不一样?会不会每个颜色的球都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提问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纷纷积极讨论,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经过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可能性”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在适当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了巧妙的设计,用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索、互动交流中,不但可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还能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互动评价,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反馈。学生在得知教师评价内容后,也能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样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评价转向多元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过程评价,让教师与学生在思想和智慧的交流与碰撞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中认清自我,调整学习方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增加小学数学的课堂互动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中,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引导效果,使小学数学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面对互动式教学的诸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探索教学方式,把互动式教学与新型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