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研究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254下载185次收藏

王生才,王明年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没有经过有效的教学反思而获得的课堂教学经验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教师唯有经过有效的课堂反思,才能促使自身的教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日后的教学行为形成正确的引导。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政治教材也进行了改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唯有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对新版的政治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精准把握政治新教材的特点和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积极反思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反思和完善的过程中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满足新时代下的政治教学要求。

一、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解析

政治新教材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大量新颖的、具有时代性的材料,体现了政治的整体性和时代性。教师应基于政治教材的新特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政治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忽视政治学科的德育功效

基于对政治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指向政治学科素养的内容,立足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选择案例,以鲜活的人物等渗透正确的德育思想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政治教师依然固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认为获得高分是最终的目标。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常常忽视对政治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而是生硬地讲解知识点,致使政治学科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制约了政治学科中的德育元素。

(二)政治学科教学难度增加,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满足

纵观当前的高中政治新教材,以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主线,对传统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压缩、整合。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精炼,逻辑也更为严密,并且与新时代息息相关。鉴于新教材的这一特点,政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唯有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依据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最终借助灵活的手段达到学科素养下的育人目标。可以说,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难度逐渐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而当前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存在极强的“费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政治新教材不仅凸显了新的教学目标,也呼唤全新的教学手段。高中政治教师唯有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满足新教材下的教学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依然单一,没有契合时代的元素,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教师是政治课堂知识讲授的主体,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也忽视了对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教材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一)研究新教材,重塑教学观念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材随之进行了升级、优化。比如:新教材中更加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政治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念、蕴含的德育元素逐渐增加、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可以说,政治新教材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凸显了政治学课的特点。鉴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时,唯有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加强新教材的研究,精准把握其特点,才能据此更新课堂教学观念,组织课堂教学。

一方面,树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基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政治的育人价值,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指向政治学科的要求。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尽力发挥政治新教材“立德树人”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面对政治新教材中大量的新材料、新案例,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材料中的政治原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在高效互动中完成政治的高效学习。

(二)实施议题式教学,激发思辨构架

鉴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以及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议题式教学框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以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材料中的政治原理和概念,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巧妙设计出具备思辨性的议题,突出议题的两面性,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辩证,去伪存真,最终在探究的过程中高效达成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的综合探究中,就可借助议题式教学模式。

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给学生设计一个“征税与纳税”的学习议题。其次,为了使这一议题更加真实,唤醒学生的议题探究欲望,可围绕这一议题创设学习情境,给其增加“血肉”。接着,围绕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如果税率变高了,个人的负担以及企业的负担会变重吗?税率会对人类的生活水准产生影响吗?会威胁经济发展吗?是不是税率越低,就会对人越有利呢?最后,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围绕其开展思考、交流等,最终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对议题的思考和交流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拓展自身的思维品质。另外,学生在议题探究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越辩越明”的阶段,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高效达成政治核心素养下的要求。

(三)增加时政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政治学科的“时代性”更为显著。同时,在最新的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下,政治新教材也融入了大量新颖素材,体现了政治时代性的特点。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适时增加时政内容,体现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旨在拓展政治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新材料、新情境中进行政治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高中政治教师可结合新教材因势利导地引入生活中的热点,增加一些时政元素,如在课堂上开展“三分钟时事小演讲”的活动,真正促进时事政治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例如,教学“我国的国体”一课时,为了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基于新教材的特点,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十九大代表选举”的事实材料。待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再据此给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拥有选举权?从选举的内容上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国家中行驶什么样的职责?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构建起时政与理论的桥梁。另外,时政内容的融入和应用也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彻底转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模式,真正落实了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基于质疑和反思,完善课堂教学

以往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灌输式”模式,按照政治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极容易产生教师费心费力讲解,学生却不知所云,致使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鉴于此,面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唯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教学中,为了满足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樱桃价格”变动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樱桃价格变化图中思考:“为什么樱桃的价格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这种变化有没有依据?”借助问题的驱动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学生一改传统的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

另外,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质疑,使学生在质疑和反思中完成对高中政治的高效学习。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形成一定的观点。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引导学生开展质疑,并围绕自己的质疑进行探究,最终在释疑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点,实现对政治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

(五)尊重学生主体,坚持因材施教

高中政治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结合政治理论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以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

例如,在“做个明白的劳动者”教学中,为了契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融入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下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借助考试分析、课堂学习、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之后,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围绕这两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分层:针对成绩和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融入社会热点话题,带领学生分析热点话题中有关法律守护劳动者的内容,并结合政治理论对话题中的做法进行判断;针对政治成绩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又将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深度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提升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也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六)基于政治课堂渠道,强化学生人文修养

基于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政治教材的知识性,还应关注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道德、人生价值观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就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手段,政治教师唯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能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应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政治教材,借助语言渲染,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唤醒学生内心潜藏的人文情感。尤其是政治新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融入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价值观的判断能力等。

综上所述,伴随着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政治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新教材运用还不理想,致使当前政治课堂教学出现了“落后的教学模式尚且无法满足新教材要求”的矛盾,致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唯有加强政治新教材的研究,积极开展教学反思,结合新教材的特点,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