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回顾与展望:中学体育正向教育观念发展沿革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947下载178次收藏

侍倩倩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300)

中学体育是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包括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 也承担着学生心理素质、 意志品质、 思想品格培养的重要任务。 正向教育是时下新兴的教育理论观念。 正向教育是通过鼓励、 赞美、 赏罚分明的方式, 借助体育技能学习的路径引导学生养成积极进取、锲而不舍、 团结协作、 勤奋上进的意志品质, 通过体育文化传承教育路径正向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民俗体育, 热爱传统文化, 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正向教育应贯穿到中学体育教育的始终, 通过正向体育教育树立刚毅的意志品质, 建立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研究通过对中学体育教材中正向教育发展变革进行梳理, 探究正向教育在中学体育中的下沉力度, 理清制约中学体育教育正向教育应用的因素,为中学体育正向教育推广和落实提供理论支持。

1 正向教育内涵

所谓正向教育就是指通过鼓励、 赞美、 赏罚分明的方式, 借助体育技能学习的路径引导学生养成积极进取、 锲而不舍、 团结协作、 勤奋上进的意志品质, 通过体育文化传承教育路径正向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民俗体育, 热爱传统文化, 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2 正向教育意义

正向教育是社会教育的范畴, 它包含社会正向教育、家庭正向教育和学校正向教育。 正向教育更多关注的学生心理、 品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正向引导和教育。

正向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领域得到推广, 起初正向教育只在思想和语文课程教学中有一定的涉及, 随着学科交叉发展深入, 正向开始向多学科渗透, 初中体育教育也逐渐由单纯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转向正向教育范畴,依托体育教育强化团结协作、 坚持不懈、 互帮互助、 为国争光等意志品质、 思想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感。 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技术精进、 运动竞赛成绩的消长、 运动团队的合作拼搏给学生带来的合作、 进取、 互助的感受更深切, 也更加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向观念的宣贯, 和平时期奥运健儿赛场拼搏为国争光的壮举也更容易为学生树立爱国信念, 深化学生家国意识。 中学体育中正向教育势在必行, 意义重大。

3 正向教育教材中历史沿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 体育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每次变化的方向和主旨不同(如表1)。

表1 中国的体育教材编写阶段分析

在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 共出版了七套体育教材, 每套教材的核心内容不一。

3.1 教材——《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1957)

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 新中国百废待兴, 进入建设国家的探索时期, 体育教育领域更是如此, 为规范体育教学内容教育, 党中央决定于组织编写 “中小学和中师体育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 我国第一套中学体育教材诞生了。

3.2 教材二—《中学体育教材》(1961)

第二版中学体育教材的编写在1959 年启动, 教材为了适应中国体育教学的实际, 为了满足中国体育教学需求,摒弃一刀切全盘借鉴苏联模式, 结合体育教学大纲, 编写的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且教材具有全国通用性。

3.3 教材三—《中学体育教材》(1978)

经历了十年动荡, 国家政治、 经济、 文化、 卫生和生活面临全线停摆, 中国体育教育也遭受了历史最灰暗的时期,原有教材遭到批判, 原有教学秩序被打乱。 随着社会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教学改革也得到了有效推动, 体育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重新明确, 体育教育必须和生产力结合。

3.4 教材四—《中学体育教材》(1987)

全国第十二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 此次会议为中学体育教材改革确定了方向。1982 年的全国中小学教材研讨会上也就体育教材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体育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 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以经常锻炼为主要形式。 80 年代的学校体育思想理论引进使得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3.5 教材五—《体育》(1990)

1987 年是中国体育教材编写的历史转折年, 在1987 年1 月 《义务教育法》 颁布实施, 基于此国家又颁布了 《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初审稿)》, 中学体育教材的编写也在义务教育法和新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 美育、 价值观念教育等正向教育也在此阶段获得了土壤。

3.6 教材六—《体育与健康》(2009)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 并且深化教育改革,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决心空前坚定。 国家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引导学校体育改革走向了崭新道路。 在新版教材中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教材编写的全过程。 新版教材名为《体育与健康》 将健康的重要性提到空前高度。 中学学校体育不在只是为传授体育知识技能, 更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健康成长, 而健康成长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成长, 也是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中学体育正向体育教育萌芽。

3.7 教材七—《体育与健康》(2012)

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国家在2011 年出台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2 年结合 《课程标准》, 新版的 《体育与健康》 出炉。 新教材贯彻落实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不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也将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中学体育正向教育走向高潮。

4 正向教育在中学体育发展各阶段演进

正向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逐渐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国家根据各时期社会现状编写了适应性的教材, 并且逐渐把正向教育理念作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为培养体育和德育, 教育部门也不断革新教育方法,塑造中学生的积极正向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在正向体育教育发展演进的各时期, 体育教材编写也有不同的指导理念和指导思想 (如表2)。

表2 中学体育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体育教材编写与各时期国家的政策相关, 每个时期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不一样, 体育教材编写经历了强调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到以德育为先, 强调树立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及积极承担社会建设责任的正向教育转变。 正向教育可以帮助国家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5 正向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正向体育教育是理论层面的教育思想, 虽然有政策指引, 有教材的宣贯, 若没有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正向教育理念的体育教育就不能很好的执行, 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做了积极的尝试, 推动体育教育方法改革, (如表3)。

表3 中学正向体育教育模式一览

6 总结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育的实施内容的载体, 见证中学体育教育内容的发展沿革。 体育教育不仅具备体育属性, 还应具备正向教育属性, 引导学生性格塑造、 情绪疏导和意志品质形成等。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七次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正向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经历孵化期、 萌芽期和高潮期。国家越发重视在体育教学中的正向教育, 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深化体育正向教育, 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突出素质教育学科德育属性, 贯穿正向教育, 教材编写者在体育教材编写时应注重体育的德育属性, 贯彻正向教育观念, 重视对中国传统民俗体育、 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 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体育和传统文化, 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回顾与展望:中学体育正向教育观念发展沿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