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新媒体发展的新闻传播革新探索——评《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938下载279次收藏

文/肖楠

书名: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定价:48.00元

媒介技术革命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新闻传播业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在新闻活动中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引发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巨大变革,也引发了社会舆论走向巨变,为新闻世界的多元化和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可能。《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一书,以融媒体时代的媒介变革为研究背景,聚焦近年来中国新闻活动的深刻变化并展开分析,尝试描绘出一幅媒介变革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所呈现出的新图景。

长久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等被视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渠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新闻传播领域有高度权威性。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全新的媒介发展形势。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和报道方面,信息权威性强,受众始终扮演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信息传播呈现出单向流动的特征。而新媒体的传播遵循个性化的传播途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始终秉持共享、互联、互通的理念,拓阔了新闻报道的途径。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路径被打破,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和生产者,最终形成以对话沟通、信息共享为主要方式的双向互动式传播。数字革命至少波及了三个层面:媒介、社会、文明,影响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和媒介业态,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重塑了全球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形态。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终端,形成万物皆媒和人物互连,一种新的“智人文明”即将来临。同时,“新闻”这一概念也被重新定义——新闻不是用眼睛来读或者用大脑来思考的文字,而是诉诸视听甚至触觉的整体感官体验,现场感与代入感成为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政府、市场、社会构成了一个多元治理模式,传媒的主体性角色应当定位于这三者之间,充当起“桥梁”的作用,让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流畅、充分、均衡,从而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配适新时期对新闻传播业的新要求。同时,传统时代主流媒体的大众传播引发的舆论模型正在被消解,公众情绪成为社会舆论或社会共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拓宽了社会共识的影响范围,扩大了社会共识的包容程度,为社会共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面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筑牢新闻舆论阵地,提升我国传媒行业的整体实力。新媒体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闻从业者要秉持严谨、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置社会调控的基本道德底线,普及公众媒体素质教育等;要提升媒体人才队伍专业水平;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信仰,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这是在新环境下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强化对新媒体虚拟环境的把关,针对新闻稿件的内容编辑、发表、管理等进行规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引导新闻战线的最佳指挥,只有坚定的理论指导,才能让新闻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转型是一个十分宏大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首先,从新闻传播活动的角度来看,分为渠道、内容、形式、方法等多个层面,本书以散点透视的模式,讨论了群体传播、无尺度网络、回声室效应、茧房效应、场景理论、融合文化在内的多个理论视角,列举了今日头条、两会报道等实例,得出转型过程中媒介内容和渠道是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未来新型传播生态是新旧媒体和媒介各要素之间融合共生的结论。其次,梳理了传播话语体系的变迁,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书中举例了“一带一路”短视频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等,探讨主流媒体的话语转型和意义构建,认为主流媒体要转变传统观念,承担舆论引导的责任和使命。

基于新媒体发展的新闻传播革新探索——评《融媒图景:中国新闻传播变革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