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应对策略研究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2浏览:2450下载281次收藏

刘颖

摘 要:“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面对这次突如其来、涉及面如此之广的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有害怕、愤怒、焦虑、恐慌等消极的情绪。在这种场景下,人们更容易轻信网络上一些不实言论,特别对于青少年开展辨别疫情教育尤为重要。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谣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改善人际关系,学习辨识谣言的方法。

关键词:谣言;策略;活动

1? ? 活动的规划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局外之人,此次疫情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目前对于这次疫情还没有找到特效药,对于疫情的治愈效果又是模糊的。根据奥尔波特的谣言公式,当这个事件既重要又具有模糊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谣言。当下人们恐慌与焦虑,疫情又如此重要与模糊时容易产生各种谣言,对于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过程中的高中生,这些捕风捉影的信息容易迷失方向,并进行传播。同时学校中的同学关系往往也是由于流言蜚语、谣言所造成的。本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辩证去看待谣言,从而学会正确对待疫情谣言,做到自我净化,优化人际关系。

此次活动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谣言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讨,学会正确地面对与处理谣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谣言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培养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重点:掌握并且将辨别谣言的方式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活动对象:高一年级

2? ? 活动过程

2.1? 团体热身阶段:秘密会谈

2.1.1? 游戏规则

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每组由6~8名同学组成,站成6列。

派出每列的第一名同学与老师在教室外进行秘密会谈。

这名同学将会谈内容告知第二位同学,在告知的时候只能让他一个人听见,内容只说一次,其他同学保持安静。

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时,该同学面朝黑板。取前3名依次給大家陈述自己听到的内容。

会谈内容:我听其他人在传播一则消息,但是目前为止,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你们有没有看到官方发出消息称,因为疫情所导致的课时内容,将利用假期和周末进行补课,这次暑假可能会缩短。

2.1.2? 分享:你听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听到了不放假,非常的愤怒,暑假本来都计划好了出行。

教师:暑假的出行计划对于你来说很重要,听到了不放假的消息,你感觉很愤怒。

学生b:我听到了官方声明,假期要有很多作业,感觉很烦。

教师:你刚才听到了作业要有很多是吗?

学生b:好像是,我也记不清了。现在很多事都不确定,我又比较关心这个假期,还有点害怕作业带来的问题。

教师点评:现在正处于疫情刚结束的特殊阶段,暑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一个对假期的官方说明,是非常模糊的,根据奥尔波特的谣言公式,当这个事件即重要又具有模糊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谣言。其实刚才很多同学在传递中忽视了一条重要的信息,目前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但是由于同学对这件事情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辨别能力,同时,每个人关注的点不同,在传播中会增加很多自己的想法,因此让谣言不知不觉中在进行了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秘密会谈涉及学生关注的话题来进行活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切入到谣言主题中。

3? ? 团体转换阶段

3.1? 心理剧:金庸先生刚用完餐

请同学们根据剧本要求,分别来扮演相应角色,还有一位同学念旁白。(见图1)

3.2? 讨论分享

3.2.1? 分组讨论

假如你看到自己关注的话题,你会不会跟帖。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a:我会跟帖,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会在比较慌乱的状态下,也会感到束手无策,盲目无助。

同学b:我会跟帖,我看完觉得挺恐怖的。一开始发微博的那个网友,只是想求证,但是没想到,最后传来传去变了味道。

同学c:我不会跟帖,但是我会去关注这个事件,我觉得谣言终究会消失的。

教师: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当面对谣言,冷静、客观地思考是一种明智的方法,同时了解谣言的特征,会避免其进一步传播。

新浪微博社区委员提供了一些谣言的特征。(1)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系子虚乌有。(2)捏造细节:捏造细节使这个事件被扭曲。(3)图文不符:通过错误的图文搭配误导他人。(4)夸大事实:在描述中对事实夸大其词,误导他人。(5)过期信息:将已得到解决的事件作为新消息发布,并略去已产生的结果(6)信息残缺:隐藏部分事实,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他人。(7)断章取义:将部分事实加上推测作为事实发布,文艺评论不适用于本条规定。

3.2.2? 教师点评

每个人都具有好奇心,对外界事物具有探索的欲望。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事实的判断。但是有的事情无法亲身经历,当人们看到自己关注的事情,更容易产生一些情绪,比如紧张、不安等。在这种情况下,更难以忍受对事件的好奇,因此急切地去消除不安,这时候谣言就会发挥其作用,而且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认证用户和媒体的名人效应,也进一步让人们放松了警惕,当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这类消息时,也就相信了这些谣言。不仅在网络中,在学校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金庸先生的故事,让学生对谣言的传播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了解常见的谣言隐藏方式。

4? ? 团体工作阶段:自净器

教师:在自然界,有的受污染物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够自净。通过信息的传播,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同学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净功能,对谣言进行彻底的大清洗。比如在秘密会谈中,第一时间与第一当事人直接沟通,想要知道答案直接问老师就可以了。下面来帮帮王雅同学。

案例:

王雅最近心情很糟糕,别的同学告诉他,他最好的朋友李欣趁她在家养病的期间,到处传播她的谣言。比如和班里男生谈恋爱、喜欢炫富、考试作弊等。王雅心里很委屈,她没想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居然这样对自己。她试着给李欣发了短信,但是一直没有回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的王雅越想越生气。

小组讨论:对于这事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王雅会怎么办?

同学a:我感觉如果她们是真心的好朋友,王雅应该想办法再和李欣沟通一下。

教师:如果现在没办法联系到李欣呢?

同学a:可能是因为她现在没办法拿到手机吧。我有时候手机就会被管控,肯定有些特殊的原因。

同学b:我会问一下告诉我的人一些细节问题,是她听到的,还是李欣亲口告诉她的,在什么场景下。有时候信息的传递会有一些偏差。同时我感觉那个传话的同学可能一开始是好心,但因为她的原因导致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些事情可能传了很多次都变味了,就像一开始秘密会谈。

同学c:如果我是王雅,我会暂时不去处理这件事,先做好自己,养好身体再说,学好自己的本领。

教师点评:谣言无论是口头还是新媒体进行传播,每个人可能都会成为谣言的受害者。首先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关注自我的状态,在平静的状态下更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断。其次,要用探究的态度,去考查这个信息的真实度,查找这个信息的来源,是否具有可信度,对信息的时间、地点、人物进一步的去考查联系。最后,要及时关注官方、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在学校中当你和同学之间因为谣言有了误会,如果你认为他影响了你,你可以选择去和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当然,你也可以像c同学那样,流言不辩,污蔑不洗。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去管它。

设计意图:通过对污染物的消除自净的过程,引导学生去辨识谣言,讨论谣言的影响。增强学生辨别谣言的动机以及能力。

5? ? 团体结束:净化环境人人有责

请同学们把本节课的感悟写在课程表的背面,时刻提醒自己。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谣言产生过程及其特征。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有很多人依旧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比如醫生、警察、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而有的人自己不做事,却在埋怨别人的事做得不好,传播一些负能量,引起大家恐慌、焦虑,严重影响了生活。面对谣言,首先,要有探究的精神,科学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其次,仔细的去辨识这些谣言的特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同学们不仅要做到“净化自我”、不造谣、不信谣,同时,也要做到不传谣。“净化环境”无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还是在现实人际环境中都很重要,为了这片净土的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 结语

谣言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采取强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谣言,有时候谣言的存在也是验证事实的一个出发点,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热血又单纯简单,面对信息过载的社会局势,并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内容并且调整心态。通过本节心理辅导课,一方面为孩子们传递辨别谣言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加以应用,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参考材料]

[1]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远远,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谭超.微博谣言分析及新浪辟谣机制[j].新闻实践,2011(9):62-65.

[3]史尚静.微博谣言传播与辟谣方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应对策略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