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儿童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1浏览:2048下载135次收藏

何远娜 熊柳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消化内镜检查;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07-01

消化内镜检查是临床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消化内镜检查是侵袭性的行为,会增加患者检查期间多种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儿童。为有效预防此种现象的产生,可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分析观察儿童消化内镜检查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活动展开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实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儿82例。按照单复数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都有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23例,女型患者18例,患儿年龄跨度为7-14岁,平均年龄为(9.7±1.9)岁。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比19,患者年龄范围为6-14岁,中位年龄段为(9.6±1.5)岁。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检查期间辅助展开常规化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向家属及患儿本人展开健康宣教,让其对消化内镜检查有基本认识。观察组患儿检查时则提供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检查前护理。在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患儿及家属完成各类基础性检查,并对患儿病史、病情以及检查结果全面掌握,以便在后期诊断中提供参考性根据。在检查前,护理人员需提醒患儿本人和家属禁食禁水,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情况。如患儿检查前就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焦躁、不配合等情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必要的安抚,可在检查前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视频。(2)检查后指导护理。在患儿内镜检查结束后,将其送回病房。随后还应提醒患儿家属接受尿常规检查。在淀粉酶指标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进食。开始进食时,需以流质性食物为主,随后可逐渐过渡至普食。护理人员隨时监测并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以及引流情况。依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感染。(3)检查中指导。根据检查期间内镜设置的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儿调整体位。为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护理人员可帮助其进行细微调整。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适合的导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检查。检查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电图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检查后指导护理。(4)检查后护理。在患儿内镜检查结束后,将其送回病房。随后还应提醒患儿家属接受尿常规检查。在淀粉酶指标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进食。开始进食时,需以流质性食物为主,随后可逐渐过渡至普食。护理人员随时监测并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以及引流情况。依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分值29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判断患者抑郁状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活动的各类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利用百分比表示,并经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需经t原理检验,如p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儿童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