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康复分析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1浏览:2718下载140次收藏

陈家耀 陆俭军谭海涛 陆声榆 甘智 何锦威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2例,术后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康复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功能评分及康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2周和3个月vas、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手术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减少住院日。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康复

中图分类号:r445.3;r6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27-05

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髋臼解剖复杂性使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较为困难,成为创伤骨科医生的一个挑战,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形态复杂,复位与固定极为困难,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螺钉进入关节、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方案设计,术者对骨折线的判断以及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螺钉的选择没有三维空间的判断,完全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能,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康复周期长。因此,完善的术前方案制定与术后康复密切相关,可以决定手术成败。随着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2006年我国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实现了虚拟到现实的转变,医生可直接根据3d打印模型对骨折线进行分析分型,术前虚拟复位手术方案设计,确定个体化、最优化的手术方案及模拟操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术后采用相同康复锻炼计划,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髋臼骨折患者共63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组32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左侧髋臼29例,右侧髋臼34例;新鲜骨折38例,陈旧性骨折25例;年龄22~56岁,平均43.2岁;按照ao分型进行分类,a型27例、b型21例、c型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情况、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3例患者均获得超过6个月随访。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对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记录评估。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及联合入路的精准修改及相互配合。

1.2.2 3d打印组 将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到医学3d图像編辑处理mimics14.0软件中,对髋臼骨折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骨折块的相对空间位置确认分型,并虚拟手术复位。利用复位骨折模型,以骨折的ao治疗原则为准,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在复位骨折模型上划线确定预设钢板位置及每个钉孔位置。利用创建圆柱体功能创建直径为2.5 mm圆柱体进行虚拟钉道模拟,按照实际术中情况调整每颗虚拟螺钉方向及长度并测量每颗螺钉长度。同时,运用“创建曲线”(create spline)在模型上布置一条红色曲线即最佳钢板植入位置,三维切割(cut)预设钢板位置骨折模型,切割模块大小等于现实重建钢板的长度和宽度,得到预设钢板位置骨面模型,文件以stl格式导入3d打印软件markware中调整打印方位,3d打印出实物模块。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重建钢板的折弯,选择合适孔数的钢板,先折弯大的弧度,再折弯小弧度,争取一次到位,避免反复折弯,折弯标准为离骨面平均距离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康复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