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0浏览:2240下载284次收藏

邓清红 来平英

摘要:《基础护理技术》在培养高职护理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分别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实施、实施案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这7个方面介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说课设计。力求为同行们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护理??基础护理技术??说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b)-0000-00

lesson?design?of?"basic?nursing?technology"?course?for?nursing?majo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deng?qinghong??lai?pingying

(sichuan?nursing?vocational?college,?chengdu,?sichuan?province,?610100?china)

abstract:?"basic?nursing?technology"?plays?a?pivotal?role?in?cultivating?the?core?competence?and?comprehensive?quality?of?vocational?nursing?students.?this?article?takes?the?teaching?practice?of?sichuan?nursing?vocational?college?as?an?example,?and?introduces?the?basic?nursing?major?of?higher?vocational?nursing?from?six?aspects:?curriculum?orientation,?teaching? ives,?teaching?content,?teaching?design?and?implementation,?teaching?quality?assurance?system,?existing?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technology"?course?design.?strive?to?provide?a?reference?for?colleagues?in?the?development?of?nursing?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programs?and?courses.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nursing;?basic?nursing?technology;?speaking?course;?course?design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学院教学实践,从以下7方面系统介绍《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说课设计。

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学属于护理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应用,同时是学生之后学科专科护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在整个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基礎护理技术》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型学科,是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专业核心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属于专业技术模块,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是学习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为临床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最终为实现专业核心目标服务[1]。

2??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能将良好护理礼仪规范应用于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协调、美观、大方、得体;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爱伤观念;具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慎独的工作精神;能够树立大健康观念和整体护理理念,注重人文关怀[2]。能力目标:专业能力,即具有入出院护理操作技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生活护理及基本治疗技术、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书写与管理医护文件、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能力;方法能力,即具有自主学习、管理病人、循证护理、评判和创新思维能力;社会能力,即具有与病人沟通交流、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的能力。知识目标:理解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理解各项护理技能的目的、适应症、注意事项;能说出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原理;能识别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并能正确处理。

3??教学内容

3.1?课程开发理念

根据岗位需求,本着“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新”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加临床护理新进展,删除疼痛、睡眠、cpr等其他课程的内容,务必使课程内容做到实用性和针对性相统一。

3.2教材选用

为呈现以上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我院自主开发,付能荣副教授主编的新型数字化教材《基础护理》。

3.3?课程结构

根据工作岗位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最终依据患者到医院就诊流程设置为医院环境、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医疗文书、临终及出院护理6个模块。

4?教学设计与实施

4.1??学情分析

该课程属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目前学生基本上为“00后”,在进行全面调研后了解到,智力因素方面学生想象力和记忆力较强,但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碎片化的现象;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积极性较高,荣誉感强,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3],但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升。

4.2??整体设计思路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理论学习中,以基础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选择合适载体承载教学知识,学生以“学中做”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是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对接,在技能学习中,创设临床模拟情境,施以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以“做中学”,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三是线上与线下对接,在每个学习模块中,以任务为驱动、线上自学;线下有的放矢、重点突破[4]。

4.3??整合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可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拆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应岗位工作流程,学习时设定为服务对象入院、住院、出院的大背景下[5],教学逻辑清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能够得以有效培养。跟随教材主线设定,教学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契合。各个教学模块根据知识难易度来合理分配学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4.4?学时分配

该课程开设于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二、三学期,每周4学时,两学期共计144学时,理实比1:1。充足的实训课,保证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不仅为毕业后初级护士岗位群奠定基础,也为后续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基。

4.5?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6个学习模块中,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运用合适的教学载体,灵活选用讲授、案例分析、演示、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托任务案例、微课、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护理实训中心和虚拟仿真等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包括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习得,也强化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素质目标的达成。

4.4?课程考核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评价分理论和技能两部分进行。其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均为7:3。强调观看视频、主题讨论、分组任务、自学与测试等“线上mooc学习行为[6]”的占比。

5实施案例

5.1??案例1

此次教学案例选择肌内注册的知识,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准备、课内实施、课后提升以及考核评价4个模块。

首先是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学习通”app上传肌内注射定位法的相关视频或动画,吸引学生兴趣,让其自主观看探讨。随后发布案例,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行收集资料上传app,在讨论区进行沟通交流。

其次是课内实施。选择新闻案例进行课堂导入,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紧密契合,属于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各个小组,分析目标任务,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练一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开展仿真模拟演练。实训室播放肌内注射教学视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真人注射,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最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讨论,解决学习难点,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再次是课后提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绘图作业,并自行录制操作视频上传到app,随后在app中完成教师布置的知识问答题进行自我检测。另外,学校实训中心保持开放,学生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对课内知识进行巩固。

最后是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优化设计带来更多参考依据。借助于知识点问答、平台测验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期末评价的30%。每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将最终成绩作为期末评价的70%,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

5.2??案例2

课前启发:教师利用雨课堂课向学生直接推送知识要点,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课前预习。

课堂内化:教师为学生播放如下视频来引出新课内容:某男子进行户外运动时突然倒地晕倒,屏幕显示问題“该男子倒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果你恰好经过,你应当怎么做?”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制订救护方案。教师针对各个小组提出的救护方案展开点评总结,同时组织实践模拟演练。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开始分组练习,练习时屏幕播放相应视频,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错。当学生基本熟悉操作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比如: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倒地的患者,再选择另一名学生扮演路过的护士,要求其对该“患者”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针对“护士”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指正,如此一来不但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最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对该节课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如按压部位、频率等。

课后深化: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主动进行课后练习,如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选择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能够使用雨课堂实施课堂考勤、组织在线测试等。另外,还能够建立以案例为基础,以临床作业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考核机制。

6??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6.1?师资力量

该课程教学团队拥有朝气蓬勃、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20余人,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以该课程为基础,细分研究方向,助力教师精准培训。

6.2?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对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上,该课程依托护理实训、护理虚拟仿真两个中心及学习通、学会学、雨课堂等平台,开展教学。最后,“三听、四评、四督”的质量监控体系监控教学实施过程,保障了教学效果。“三听”即领导干部、专家、教师同行听课;“四评”即学院、系部、专业、课程、毕业生进行自评,专家、同行、学生、教师进行评教,学生、教师评学及用人单位评价;“四督”即院、系两级督导,系部、教研室两级督查,教代会、学代会督管,及以上组织进行督改。

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该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大部分欠缺临床实践,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升本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第二,信息化平台的运用欠灵活,应推进信息化平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第三,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度欠佳,应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合作,深入实施“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第四,学生临床思维有待提升,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加见习比例;运用dxr系统和osce考核來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总之,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真正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芳.教师标准化病人在中专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训中的应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9.

[2] 黄芳,杨艳霞,易国萍,等.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12):73-75.?[3] 杨斌.信息化技术在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32):79-80.

[4] 张倩倩,贺棋,曹文静,等.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222-223.

[5] 史学敏,马纯华,韩祺.护理学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2):32-35.

[6] 王娟,王希梅.护理学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4):250-253.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说课设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