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环境对劳动争议法律管理的影响研究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22-10-30浏览:2434下载216次收藏

摘 要:本文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互联网环境对劳资双方的积极影响,从明确新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逐渐修订完善我国劳动法、注重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劳动争议法律管理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劳动争议;法律管理

前言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改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对劳动关系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更是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衍生诸多风险。在此种情况之下,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因此,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应对并提高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劳动争议法律管理水平,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环境对劳资双方的积极影响分析

1.1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劳动力市场领域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信息获取方面处于不对称的现象,且这一现象较为常见。换句话说,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的应用也无法对两者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行根本性解决,但是却可以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得到弱化。开放、共享、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通过这一精神的引领,可提高信息的沟通效率。对于招聘对象而言,其所获得的信息应由招聘者自己进行有效掌握,所获得的信息容量要远高于招聘企业。因此,招聘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应聘岗位,会对自己进行“包装美化”,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招聘企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虚假信息现象的出现,如学历造假、伪造职业资格证书等。加之,部分企业在招聘方面没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一步增加了企业人才招聘所承担的法律风险。但是,在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2强化法律宣传力度

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利益为主要切入点,加强对劳动维权相关政策的有效宣传,开展各种类型的政策宣传活动,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模式,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视域之下,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如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推送与劳动法律法规有关的内容,包括劳动关系、劳动维权等,不断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此外,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便利性进一步拓展了劳动者的维权途径,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2新媒体视域下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劳动争议法律管理建议

2.1明确新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在其中以书面文字的方式对劳动关系进行了硬性规定。与此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要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对劳动者的各项福利待遇。在新媒体视域之下,基于互联网环境所衍生的新型劳动关系,则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认定,并明确相关界定标准。因此,则需要对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和修订,以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为主要切入点,从其特征入手认定属性标准,以便有针對性地保护不同地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审判人员也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树立开放思想,从多个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判定,以便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争议法律管理水平。

2.2逐渐修订完善我国劳动法

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下,若想提高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劳动争议法律管理水平,则需要对现有的劳动法进行修订和完善,规范互联网企业制度,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劳动法相关制度构建方面,则需要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之下,针对企业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的有效应用,使得企业的人工交易成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降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以多样化的用工方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需要规范限制企业的用工行为,这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与避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互联网经济环境当中,法律执行者要妥善处理好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经济中劳动者的关系,将其放置在互联网经济当中,以贡献者的角色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利益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相关立法机构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行深入透彻地了解。

2.3注重新媒体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劳动者会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新型社交平台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网民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中也囊括与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等有关的信息资讯,借助庞大的用户群体,可提高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借助活跃的用户圈层,有效获取与劳动争议法律有关的相关信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这些信息被一些劳动者恶意利用则会出现过度维权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自身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和健全。

3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劳动关系发生了改变,并随之衍生了多种新型劳动关系,具备主体日渐多元化、从属性逐渐弱化、灵活性日益增强的鲜明特征,有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法律宣传力度的强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玲.劳动争议案件中同案不同判成因及解决路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2):35-39.

[2]孙秀文.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多元处理机制化解劳动争议的路径探索[j].商业观察,2021(29):41-43.

[3]王文一.我国劳动争议时效制度的法律完善[j].法制博览,2021(08):141-142.

作者简介:闵婕,女,汉,籍贯:江苏南京,律师,本科,研究方向:劳动争议。

新媒体视域下互联网环境对劳动争议法律管理的影响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