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培育高素质新生代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取向,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文化建设边缘化、认识低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分强调教学质量而忽视文化建设,学校评价只以分数论成败,以应试和文化课为上,认为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学校文化建设功利化、不能持续。一些学校把文化建设当成形象工程,有的只是为了评估获奖,具有很大的功利目的,导致空洞化和表面化。三是学校文化建设碎片化、缺少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的水平和文化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基本形象和办学品质。而往往由于校长的更迭,文化建设朝令夕改,缺乏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和文化理想,缺少对学校长久积淀下来的历史和传统的挖掘,甚至经历几任校长就出现几种不同样式的“学校文化”。
在推进“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潜心经营,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一)用先进思想统领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凸显新内涵。校园文化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合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本地本校特点,与社会文化形成互动态势,在互动中不断生成、发展。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确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确立“全面发展、凸显特长”的质量观,恰当定位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治校方略,确实发挥学校文化为学校立魂的作用,不再使学校文化建设边缘化。校园文化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潮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发展主体,培育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变革,突出时代挑战。
(二)用“一训三风”浓缩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彰显新特色。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的产物,是一所品牌学校的名片,也是一所学校成功办学的秘钥。师生长期在“一训三风”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将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大厦,即人本与科学相融的“学校文化”,师德与师风并行、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重点是加强师生精神气象建设,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民族文化精华、地域文化精髓、本校历史叙事和乡土特色的兼收并蓄,彰显特色和个性。
(三)用共同的语言传承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提升正能量。共同语言是学校成员的做事标准,也是学校内隐的规章规范。通过校长寄语、教师宣言和学生誓辞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做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用升旗仪式、誓师大会、承诺书、表决信等形式,把“爱校爱国、爱岗敬业、宽容协作、勤奋进取、明礼诚信”等“好声音”传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用合理的规划统领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呈现系统化。应坚持“学前抓启蒙、小学抓养成、中学抓内涵”的思路,对不同学龄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有侧重,紧紧围绕“德育”这一中心,确立校园文化的根在于“树德立品”,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最后到高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中一步一步地积淀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掌握适用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走进大学、走向社会积极铺垫,使校园文化真正呈现出“链条式关联、层进性提升”的特点,形成系统,永不脱节。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培育高素质新生代
本文2022-07-18 16:21:26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3230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