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科学推进城市转型,近期,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情况
自2015年,我市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建设了政务服务管理信息化、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平台、宽带xx等13个项目,预算金额约为22亿元,建设周期为3—4年。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推进,新增了智慧医疗、智慧学校等建设项目。
(一)建设宽带xx。深入贯彻落实“宽带xx”战略,不断加大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着力开展4g网络的建设、优化工作,持续扩大4g基站覆盖面积,加快网络优化升级,切实提升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编制《xx市中心城区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0年),采取宏站、微站、室内分布系统不同的组合方式对中心城区进行5g覆盖。目前,我市累计建设4g基站6936个,固定宽带用户132.12万个,移动宽带用户391.61万个;完成5g基站建设242个,5g套餐用户数达19万人。
(二)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持续汇集整合数据。整合、分析、入库公安、人社、卫健等79家单位2346类数据,汇集库数据总量达357.96亿条,共享库数据总量达55.02亿条,数据交换总量达12175.46亿条,每日交换数据量约6.0亿条,更新226家单位1696类8444.6万条信用信息;汇集1543个医疗机构16.1亿条就诊数据;汇集1543个医疗机构16.1亿条就诊数据;整合全市71814路摄像头视频数据;建成全市8521平方公里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形成了人口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数据库、医疗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等一系列城市基础数据库。整合后的数据通过gsb平台提供数据核查服务,目前已向230家单位提供了822个数据接口、超过34.05亿次数据核查服务。
2.开展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数据质量检查、清洗、转换、数据建模等能力工具,推进数据集中治理,形成规范统一、高质量、高可用的数据。参照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政务数据交换、数据对接、政务数据治理等工作确立规范,指导业务有序开展。同时,抓好网络安全防护、内部安全防护和安全分析审计,为我市政务数据有序开放和共享保驾护航。
3.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一是创新普惠金融。基于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融合,建设“金农易贷”“金农企e贷”平台,通过多维度对客户信息进行数据画像,实现精准授信,有效解决普通市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金农易贷”累计授信429.25亿元,累计放款933.96亿元,贷款不良率为0.05%;“金农企e贷”累计授信2679户、授信金额17.42亿元。二是实施智慧资助。通过政务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分析、精准识别,使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全覆盖、无遗漏的资助政策。目前,平台已覆盖11.5万名学生。2018年3月,我市被纳入安徽省智慧资助试点。三是优化公租房审批。利用大数据比对技术,代替原有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人工核查资料模式,行政效率提高60多倍,而且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保证了公平、公正。四是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对全市低保人员户籍、婚姻、车辆、房产、公积金、社保、工商、税务、学籍等26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跨界核对”,有效避免了“住豪宅、开名车、吃低保”的现象。目前,平台已核对全市救助人员69.5万人次,系统反馈预警15.1万人次。五是服务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建设党建引领信用村服务平台,利用141项政务数据对农户进行aaa、aa、a农户精准授信。目前,已累计授信1695户、授信金额14777万元,发放信用贷款1314户9018.29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民贷款难问题。
(三)打造统一政务云平台。按照“集中建设、设备共享、统一管理、按需使用”的原则,通过政府投资建设、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建成了主备模式的双云计算中心,打造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目前,政务云平台已承载运行了55个单位、606个应用系统。
(四)推进政务服务管理信息化。安徽政务服务网xx分厅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办事申请2586.4万件,办结2548.75万件,群众满意率99.99%,市县两级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最多上一次”占比96.4%。一是推动“最多上一次”改革。以公安全程网办为突破口,加强系统集成,实现群众“一次上网、事就办成”,市级个人办事项1117个、可全程网办1069个,县级个人办事项4296个、可全程网办4127个;以数据汇集为基础,强化“四电”应用,着力压材料、减流程,市直单位政务服务事项2410项,申请材料从9554个减少到3598个,压减5956个,精简比例达60%以上。二是开创企业联办新模式。立足于企业开办,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搭建“5+x”可配置系统架构(即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等5项企业开办基本要素+183项后置审批事项),推动企业开办“一次申请、一表填报、一套材料、同步办理”,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2019年11月,国务院对xx市搭建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快速开办的做法给予通报表扬。三是推行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依托新建商品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系统,推动税务“金三”系统、不动产业务系统等互联互通,创新运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实名认证、活体检测等技术,推行24小时网上自助申请、线上缴费配套服务,实现群众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四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按照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等“四统一”的改革目标,在全省率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成功与国家、省级监管平台、安徽政务服务网对接。通过数据资源共享,优化审批流程,将审批事项由70余项精简到43项,申请材料由400余项精简至60余项,实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在线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网归集、在线监管、全程公示,标准地出让工业项目从取得用地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限压缩至27个工作日以内。五是探索“秒批秒办”“一键申办”。依托大数据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进办事智能化,以智能审批代替人工审批,以主动服务代替被动审批。目前,80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贴认证、就学扶助等44个事项实现了自动受理、智能审查、秒批秒办,全市2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键申办”“材料零上传。六是持续拓展“皖事通”app应用。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动“皖事通”app上线热点服务和应用。目前,“皖事通”app已上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和135个便民服务事项,累计注册用户105.87万个,活跃度1330.09万次。七是推动“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依托“皖事通”平台,采取区块链信息技术,建设开发律师证照会见系统,实现线上申请、预约会见,对方便律师会见、提高看守所人员工作效率、规范监狱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已于 5月8日在“皖事通”xx分厅上线,属省内首个“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八是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设立市级综合服务大厅,推动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35家部门入驻大厅。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所有事项办理窗口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引导、帮助群众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变“多门”为“一门”。目前,大厅设置了服务窗口69个、7*24小时自助服务机10台,日均办件量近850件。九是制定“互联网+政务服务”地方标准。从协同工作规范、服务质量评价指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质量评价方式及等级划分四个方面入手,组织编
关于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2022-04-27 15:28: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3136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