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投资审计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投资审计的思考
一、投资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投资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投资领域改革、提高政府投资绩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审计机关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转变审计思路、整合资源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提升投资审计绩效和覆盖面。
(一)实现“三个转变”的必然要求
2017年,全国审计机关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和全面发展,重点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由数量转向质效。即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要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年度计划,提升投资审计质量和效益。
二是由单一转向全面。即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要在审计内容上从单环节向多环节、全过程、全方位转变,实现从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价款结算等多环节的全覆盖,同时,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发现和解决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由传统转向现代。即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要转变审计方式,创新投资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投资审计领域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落实“两个意见”的必然要求
2019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2020年,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简称“两个意见”),都对投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更明确的任务。
一是服务定位凸显。投资审计要为稳增长、稳投资、补短板服务,着力促进投资领域供给侧改革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绩效。
二是基础工作强化。建立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对象库,开展重点公共投资领域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灵活运用分类批量点面结合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方式推进全覆盖。
三是目标要求更高。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纳入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系统重要规划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在建设周期内至少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1次。
(三)应对“百年变局”的必然要求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大流行的疫情之变、全球增长衰退的经济之变、中美博弈的斗争之变三个“变量”凸显,由此带来外贸、工业、服务业的“三大冲击”,加上原有的“三期叠加”,一系列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风险。
一是千方百计稳投资。2020年3月,国务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稳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瓶颈制约,发挥好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二是全面发力新基建。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设立专班出重拳。2020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5个更大力度”的工作要求,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抓投资、更大力度稳企业、更大力度拓市场、更大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更大力度惠民生保平安。省政府建立了投资专班,加快推进省市县长项目、新基建、特色小镇、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建设。
二、关于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转型基础尚需夯实
一是退出晚。xx各县(市、区)发文退出价款结算审核时间均为2018年11月后,且发文之后仍有一个过渡期需接收项目,总体退出时间较晚。二是尾留多。截至2020年底,xx全市审计机关尚有31个尾留的价款结算项目未完成。三是清理难。从各县(市、区)局的反馈看,目前尾留项目多数存在结算审核有争议、结算资料不全、施工单位不配合等老大难问题,清理工作难度较大。
(二)转型能力尚需提升
一是人员结构单一。截至2020年9月底,xx全市审计机关实际从事投资审计人员共27人,其中工程专业24人,占比高达89%,计算机、财务等专业人员仅3人,人员结构与实现“三个转变”的要求差距较大,不利于做深做透项目。二是经验积累不够。受价款结算项目的制约,非价款结算类投资审计项目数量安排较少。“十三五”期间,xx全市审计机关累计安排非价款结算类投资审计项目仅为92个,平均每年每个局仅有1.8个,部分县(市、区)局除审计署、省厅同步项目外,未安排自选项目。三是综合能力欠缺。由于长期从事工程价款结算审核,投资审计人员在宏观经济知识、重大政策措施、信息化技术利用等方面储备和更新不足,且部分审计人员对转型工作理解不到位,存在动力不足、畏难情绪等情况。
(三)转型路径尚需探索
一是要求高。“两个意见”要求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至少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一次,开展重点公共投资领域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二是任务重。以xx市本级为例,2020年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新建、续建)134个,总投资497.96亿元,涉及城市建设、交通、农林水、社会事业、政法部队、其他等大类,且从近几年的趋势看,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但xx市局从事投资审计人员仅为3人。三是落地难。投资审计转型后如何做,目前从审计署、省审计厅等层面,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操作体系,可借鉴的东西较少。
三、关于新时期投资审计实践路径设想
(一)强化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引领正确的工作方向。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懂弄通投资审计转型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投资审计新目标、新任务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积极行动。
(二)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适当调整投资审计人员结构,合理补充财务、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到投资审计队伍,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员组合,避免投资项目审计中形成短板。同时通过不同专业人员间的合作共事,做到共享经验、互相学习、互促提高。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导师制、互学互助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投资审计人员对投资领域新政策新模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使审计人员能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审计业务能力,锻炼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为投资审计扩面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长(主任)为成员的深化投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本级为引领,带动县(市、区)审计局投资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发展。通过领导小组的成立,进一步加强对投资审计工作的指导,在投资审计相关制度的完善、投资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入、加强内审单位对投资项目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组织推进。
(三)强化路径探索
一是强化统筹扩面。注重各类年度计划项目的统筹融入,助力投资审计扩面。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投资”“财政审计+投资”“专项审计调查+投资”等方式,采取局内投资审计人员或政府购买服务聘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加入项目审计组,完成投资版块的审计任务。
二是强化内审合力。引导内部审计机构开展投资项目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探索“内部审计+投资”的模式,通过行业指导,建章立制,如制定内部审计机构对投资审计监督指导意见等形式,引导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履行,增加投资项目的监督层次,形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合力。
三是强化绩效提升。注重年度投资审计项目的选择,坚持紧盯重点、覆盖常规的投资审计理念,除对单个重大项目开展预算执行、竣工决算等审计外,更多地采用专项审计调查方式,按行业类别(教育、卫生、新农村)、专业类别(水利、交通、房建、市政)等进行划分,分类进行审计调查,扩大投资审计覆盖面。通过专项调查,揭示各类项目在建设管理、招投标、合同履行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推进机制制度完善,提高投资审计绩效。
四是强化科技强审。加强投资审计信息化运用,提高审计效率。坚持信息化审计思维,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相结合,提升投资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利用系统信息、大数据等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疑点,有效弥补投资审计人员不足等问题,提高审计效率。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投资审计的思考
本文2022-02-23 17:00: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992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