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规划
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基本出发点,建设美丽灵武。
一、“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灵武市委、政府的坚强的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所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16项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第一轮环保督查和“回头看”期间,我市共受理转办投诉件74件81个款项,已全部办结,反馈督察意见涉及我市需整改问题36项,截至2020年5月底,应完成24项,已完成整改24项,按序时推进13项。再生园区占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企业完成拆除及清理任务,退出面积2197亩,完成生态整治2658亩。
但从我市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来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空气质量受大气影响较多,春季沙尘、扬尘不时发生;区域性水质长期不能满足地表水标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低;查办偷排、倾倒危废环保违法案件数量增多、难度增大。
1、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充分发挥列入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示范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十三五”减排任务。
一是落实结构减排,加大对水泥、冶炼、印染、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宁夏东义镁业有限公司、宁夏瑞银有色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环保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二是落实工程减排,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厂提标改造,新建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完成全市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提标改造,建成东沟人工湿地,建设白土岗规模化养殖基地,实现养殖集约化,粪污集中化处理。完成建成区和农场餐饮服务业燃气改造。
三是落实环境监察减排。淘汰老旧汽车(黄标车)2212辆,拆除燃煤锅炉349台;完成河东机场、双马煤矿、麦垛山煤矿12台锅炉脱硫脱硝;建成7个集中清洁煤配送中心。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减排项目21个。化学需氧量减排1895.17吨,氨氮减排110.15吨,二氧化硫9005.46吨,氮氧化物减排12289.63吨(以上数据出自《银川市“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2.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空气优良率逐年提升,优良天气2017年—2019年分别为300天、304天、323天,空气优良率分别达到87.1%、87.5%、91%,主要污染物pm10。完成全口径重点行业重金属以及工业能耗减排任务和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完成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的拆除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改造工作。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除大河子沟、边沟等区域为劣五类水质外,所辖银古黄河大桥水质稳定在Ⅱ类,所辖东沟入黄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崇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推进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移出和处置的全程监督,危废安全处置率为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规模养殖企业全部配套安装粪污资源化设施,利用率达到100%。
3.执法环境和环保宣传教育得到改善和加强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日、节能宣传周、法治宣传日等各种宣传契机,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倡导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树立节约资源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各部门、各单位、广大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4.强化环境监测工作,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期间,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全市“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环保数据支撑;完成河道在线监测项目,实现对河道水质监测的“动态监管”;完成“智慧环保”信息平台建设,实行生态环保信息共享;完成常规大气、水、土监测工作;完成崇兴、大泉水源地和乡镇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东沟人工湿地,灵武入黄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Ⅳ类标准。
5.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完成了环境系统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开展了中央环保督查及“回头看”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行动、“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大气保卫战、水保卫战和土壤保卫战等生态环境专项行动。对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业、重点流域等工业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节能减排监察以及督促整改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市环境质量的好转。共查办环境违法案件96件,罚款493.6813万元。
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一手抓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生态安全。
(二)总体目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续战,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到2025年,进一步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规划时限及范围
1.规划时限
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
2.规划范围
《灵武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范围为灵武市管辖区域。
(四)生态环境功能区
1.环境功能区划分
灵武市在“十四五”期间按照银川市环境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遵循生态规律,立足于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能力,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完成适宜灵武市发展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和优化各河段水功能,完成适宜灵武市发展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划;优化取水排水格局,调整和优化各河段水功能,实现高、低用水功能之间的有序协调,确立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确保区域持续性供水安全;确立大气敏感区,根据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划定大气功能区;划定合理的城市噪声环境功能区。
2.生态功能区划分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等,将灵武市划分为平原农业灌溉开发区、河东台地风沙区等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农村农业生态区、资源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等4个二级生态功能区,黄河河滩治理区、灵武矿区沙化治理林草恢复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荒漠草原植被恢复区、灵武沙区防沙治沙区等5个三级功能区。
(五)“十四五”生态环境主要任务
1.坚持环境优化,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环境优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同步协调发展。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带动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科学合理,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措施和重大治理工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生态环境工作考核机制,做到生态环境目标任务科学合理,考核有的放矢,“绿水青山就是金
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规划
本文2020-12-12 16:09:14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389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