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座谈研讨会,是面对当前工业经济持续下滑、艰难爬坡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思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今年后半年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刚才,15户重点工业企业作了汇报、工信局通报了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各部门围绕如何服务企业发展作了表态发言,并对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可以看出大家都准备充分,分析得深刻,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措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着重讲四点意见。
1、 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既是历史规律,也是发展大势。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近现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英国、美国以及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无不以强大的工业作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长江三角、珠三角、京津翼经济带还是全国百强县(市)区,能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走在前列,主要就是依靠工业的率先腾飞。从现实基础看,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业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把实施“工业强县”作为“14651”发展战略之一,纵深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强化工业经济主体地位,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引进工业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酒饮、矿产品开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可以说是成效明显,成绩来之不易。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我认为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我们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形成了重中这重抓工业的基本共识,得益于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得益于我们突出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凝聚着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辛勤工作,凝聚着全县经济部门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和奋战在工业经济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动能持续转化、结构深度调整的矛盾交织期,“l”型增长仍将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国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发力去产能去库存,严格限制煤炭、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增长,主要能源产品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其他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和原料上涨压力并存,企业经营利润缩减,工业、能源稳定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而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优势企业数量少,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一部分企业至今无法恢复生产,园区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等等。可以说是矛盾突出,问题不少,困难仍很大,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我县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级的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小周期处在上扬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能化解将为现有产品市场和项目建设腾换出更多空间,加之部分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工业、能源发展的机遇将会有适度释放。从政策机遇来看,我县地处关天经济区和六盘山扶贫片区边缘地带,国家扶持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能源产业实行“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差别化开发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利好契机;特别是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脱虚向实”、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红利的释放,必将加快企业的减税降负和松绑,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同时,我县也已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市场和开放机遇多重叠加,前景广阔的60万亩干鲜果产业,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正在开展前期的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所有这些,都为培育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因素,把准大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把举措落得实一点,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变为发展举措,把上级决策落实为工作实绩,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再攀新高。
二、明确思路,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县十五届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4651”发展战略,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着眼大发展、建设大园区、狠抓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的目标,着力抓好园区建设、骨干企业培育、招商引资三个重点,努力培育酒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和建材业四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
(一)围绕大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所谓“大发展”,就是我们的思路要新、步子要大、目标要高,是一种超常规的赶超跨越行为。对于我县工业总量小、资源比较匮乏、工业经济发展慢的县区,面对周边竞相发展的形势,要实现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必须要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在科学判断、准确分析、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本着时不我待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动脑筋,敢谋敢想,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跨越。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国家和省市产业布局的大盘子中,放在与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对接中,放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趋势中,放在与国内大型企业的引进和合作基础上,通过改善园区发展平台,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优势企业集团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
(二)建设大园区,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功能清晰、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特色彰显”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将工业发展重心向黄门川道区转移。在循环园区建设上,进一步调整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生物医药加工和仓储物流、生产性服务等产业,加快构建“产城”一体化的工业新城;在东关园区建设上按照“两轴一城”的布局思路,沿泰山路和清陇路纵横轴向重点发展酒饮食品、建材等产业,加快生态酒业城技改扩建和项目引进,培育形成以白酒、建材为主的亿元产业群,推进我县酒业食品业和建材业的快速发展。在黄门园区建设上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和“边引进边建设”的原则,研究组建黄门工业园区管委会,择机开展土地储备,确保引进项目用地,在产业发展上,要按照总体规划,以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清洁煤电为重点,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全力将黄门园区打造成低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在红堡镇工业园区建设上,抓紧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工业项目入驻,建立承接原材料产业转移基地。在园区体制建设上,拟成立**县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下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东关工业园区和黄门工业园区,实现一区多园、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的模式,提升园区综合经济实力。
(三)狠抓大项目,提升工业经济总量。**经济的短板是工业,工业的短板是项目。说一千道一万,没有项目落
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2020-10-10 11:11:35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285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