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旅游景区疫期运营工作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0-05-12浏览:2258下载261次收藏

关于旅游景区疫期运营工作的思考

 
“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局部地区有迅速上升趋势,形势严峻复杂。”越是如此,越需出实招、求实效。全县景区受疫情影响采取闭园措施,取消春节期间所有营销活动,疫情给景区经营带来

的损失极大。大伊山景区在一季度期间预估受损900万元,其中门票200万元,石佛寺香火、大伊山游乐园、宾馆、国学馆、素斋馆等二次消费500万元,期间发放缴纳员工工资及保险需要200万

元。

根据全县旅游“3+2”行动计划,今年景区又正处于出彩成名关键时期,计划在2020年期间,各景区准备持续发力提升景区对外影响力,却遇到疫情危机,各项营销计划受到严重影响。但我们

要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机遇并存,疫情之后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春天,谁掌握住机遇就能占据主动、赢得先机,我认为要做好“两大提升”和“三大能力”。首先要深入思考“两大提升”,具体包

括:

一、服务大局,集中力量管好全域旅游“一盘棋”。

1.完善管理体系。全县五大景区在管理模式上各不相同,有政府自营、托管运营、混合运营等,目前这些运营模式均不能实现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目的,企业或多或少有依赖政府帮助

的心理,建议实行“政企分开”的方式来管理运营景区,政府负责景区保护和开发,企业负责景区运营和管理。针对大伊山景区主管部门主要精力要放在景区的建设和开发上,合理使用度假区

内土地出让来融合更多资金支持景区的工程建设。大伊山企业公司主要精力要放在景区的营销和管理上,不断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和知名度,旅游企业人员采取全县“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

来管理,节约人力成本开支。

2.转变营销模式。全县旅游业应集中进行营销,文旅集团成立营销“智囊团”,利用全县各个景区特色,错峰开展营销,发挥大伊山龙头旅游效应,以点带面盘活全县整个旅游。现阶段各景区

都聘用自己的营销管理团队,开拓自己的旅游市场,都是为自己的旅游景区谋利,应更多考虑将全县旅游资源联动起来,为全域旅游经济带来更多的营利。

3.挖掘数据价值。全县智慧旅游系统建成后,对景区智能化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分析让景区营销有了方向和目标,但在一些细节上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如在接待团队旅游数据、全县旅游

线上联动购票、景区核心景点客流分析精细统计、二次消费数据等方面进行完善。平时需对全县得到的旅游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

二、整合资源,精雕细刻走好二次消费“一盘棋”。

1.文创产品独特性。目前各景区都有自己的一些旅游纪念品,全县也设计了一些旅游商品,但这些文创产品销售的业绩并不理想。大伊山景区旅游产品首先在景区内缺少合理规划的线路及集中

展示旅游商品的场所,其次文创产品的特色和文化吸引力不强;再次就是产品的种类不丰富、性价比没有优势。

2.体验项目互动性。大伊山景区内与游客体验互动的项目较少,在疫情期间,景区可以更好的思考体验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一是大伊山准备与开放的伊水温泉体验馆联合互动,将大伊山观光游

逐步转变为休闲游;二是在新打造的涧水红叶谷线路上延伸一些投资少的体验互动项目,如:根据地形可建茶社,对采茶、手工炒茶传承文化进行体验。还有可以开设dir红叶制作小作坊,利

用掉落的红叶设计制作文创产品,让游客享受制作过程的乐趣。三是加快玻璃栈桥项目的推进。

3.美食文化多样性。大伊山景区餐饮美食需要进一步提升,素斋馆装修完成,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营业,目前正在完善以素食养身的宣传推广方案。同时,景区内美食小吃还不丰富,在黄金周

高峰期间,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且缺少经济、卫生、快捷、方便的特色小吃供游客品尝。景区应结合全县豆丹美食节开展配套活动,来提升景区品牌和影响力。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错综复杂,在深入思考“两大提升”后,更该思考如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把面对疫情等灾难时的损失降到最低。更应放远目光,不断修行,切实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提高景区应对重大疫情和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抓落实:

——提升景区自身信息研判能力。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然严重打乱了景区年度工作计划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景区内外必然处于非常规状态。对两次疫情的影响观察发现,单纯

依靠政府防疫部门的信息发布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旅游行业提升自身信息分析研判能力,提醒旅游景区和从业者认识到疫情潜在风险,从而科学决策,提前预防。因此,旅游景区不仅

应成立临时的应急应变指挥小组,还要成立专门机构,关心员工和游客的健康,逐一排查景区可能发生的内外问题,做好应急解决方案,在保持景区内部稳定的基础上,减少损失重新调整景区

计划进程,构建疫情时期规范有序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框,为疫情过后的发展积蓄力量。具体如下:

(1)建立沟通联动机制。鉴于重大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巨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与防疫部门应建立信息沟通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做出研判,在不引起社会恐慌的前提下,向

旅游景区和从业者发出分级风险警示,提醒景区科学决策和防范。

(2)建立信息研判机制。旅游景区要成立信息分析。研判小组,主动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加强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出疫情分析判断,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分析研判,根据预判的风险

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3)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景区经营的体制不同,风险转移的方式也不同。对有些个别景区而言,目前重大疫情造成的损失几乎全部由自己承担,这会导致经营不善的景区彻底失去再生能力,

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生死存亡。因此,景区应对重大疫情的保险事宜必须提上日程,这可转移疫情造成的部分风险影响,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迫切需要。

——提升景区景点应急处置能力。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值春节,经过调研,个别景区就暴露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不足,人员培训不够,闭园后退票退团等衔接不到位等问题。重大

疫情属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重大事件,景区作为公共旅游服务场所,防止疫情传播是每个景区必须遵守的社会责任,要坚决服从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旗帜鲜明,同时积

极应对,科学处置。具体如下:

一是坚持与政府同频。积极落实政府要求,对政府要求暂停的活动、关闭的场所要无条件执行。管理者始终要有重大疫情风险意识,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决策。委托运营的景区要及时向甲方书面

建议,提出科学应对措施,务必打消侥幸心理。

二是坚持以游客至上。重大疫情突发的处置,关系到大量游客的切身利益,各种退票、延迟、取消等信息发布要及时公开,坚持宁可景区受损失,也不要损害游客利益的原则。突发事件的处置

,往往代表着景区的公众与社会责任形象,一定要让游客和社会满意。

三是坚持和景区共振。在景区按照政府要求,启动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后,要及时储备分发应急物资,安排好现场安全管控措施,落实职工医疗检查和家庭成员排查,消除疫情安全隐患。同

时,动员职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好景区设施设备,与景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设计旅游新产品,提升灾后市场机遇抢抓能力。此次封城、取消聚会、居家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让人们的情绪饱受压抑,一旦疫情解除,必将迎来外出踏青郊游的一波旅游热潮,山岳型

、田园综合体等景区可望复苏较早,而其他景区也会在旺季之前陆续恢复,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都会获得极大增长。大疫之后,这场人类与自然界的抗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旅游景区疫期运营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