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互助县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与他的民族情结
小庄,书写民族团结的诗与远方
———记互助县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与他的民族情结
文/王祥奎
早在去年,我就有了写他的念头,却始终没敢动笔,因为我担心我的笔不能穷尽他的民族情结及乡村振兴梦想。十年来,他用热情与热心演绎了小庄村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
就在前几天的一个周末,我决定去决定去写写他,便去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去找他。在花儿歌手杨全旭的引见下,在小庄村广场上见到了王国龙。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穿着民族服装,带着毡帽,中等个儿,身体单薄,说话平和,丝毫没有“村书记”的架势。
在广场上,在一座气势恢宏的轮子秋雕塑下,我和他同坐在一条板凳上,开始了长谈……
一
由于是第一次见面交流,王国龙似乎做好了“汇报”的准备。当王国龙打开话匣子娓娓讲述自己领着小庄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之后,笔者的眼前一亮——小庄村走出的,分明是一条属于感人的民族团结之路。
说起小庄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的一个土族聚居村,全村共有161户603人,其中土族人口59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3%。
交谈中提起过去的小庄村,54岁的王国龙眉头微蹙:“小庄村耕地少,零星分布在干旱的山梁上,地里只能种些苞谷、青稞,靠天吃饭。农闲的时候,大家无事可做,就聚在墙角下晒阳洼,谝闲传……”在王国龙的记忆深处,在上小学时,他的父亲穿的是用车轮内胎做的鞋子。在拍毕业照是,他穿的就是母亲的裤子和从邻居家借来的上衣……
“日子不能这么过。”头脑灵活的王国龙从事过很多行业,经过努力拼搏,他率先在村里过上了好日子。1986年3月,王国龙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在那一年,他开始谋划如何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十余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的带领下,小庄村经过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涅磐。
十余年来,这位人间最平凡的土族汉子,却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心血和热情,他和小庄村的村民一道,苦苦探索,执着追求,硬是为彩虹故乡的民俗文化旅游及乡村振兴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洒下一路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定当是人世间最绚丽的理想之花。小庄村,在新时代吐露这份芬芳的那一刻,他也绽放了自己,成就了小庄村及来小庄村谋幸福的各族群众,也同时芳香了整个土乡的民俗文化旅游之路。
当王国龙当初带领小庄村村民走上这条艰难的道路,又是这样充满传奇性。
如今,小庄村不仅成为省内外游客神往的美丽村庄,也是国家“5a”级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的核心景区,更是湟北“土乡”旅游第一村。
如今的小庄村,她犹如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镶嵌在祁连山下、湟水北岸。走进景区,古朴、整洁、优雅,加之村里丰富的文化元素及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一道令人向往的西部风景线。
说起小庄村的涅磐,闻听王国龙的创业经历,笔者不禁想起当年蒲松龄用于自勉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初,已经过上殷实生活的王国龙,面对小庄村的一穷二白,全身心带领村民走上乡村土乡民俗文化旅游这个对他而言全然陌生的领域,而且一走就是十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魄力?这是怎样的一种胸襟?当年的王国龙的决然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只是,“破釜沉舟”的霸王收获的是千古的遗憾,而王国龙却迎来了小庄村及他生命中最美的春天。
回想1986年的那年春天,凭着对土族民俗文化的热爱,作为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国龙决意投身土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事业。我们知道,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难险阻,以及为之倾注的心血。面对全新的领域,最初创业时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我们走进号称“土乡最美乡村”之一的小庄村,谁又能想到她最初是一个
记互助县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与他的民族情结
本文2020-01-08 09:42:41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956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