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铺好四好农村路 助力高质量脱贫奔康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20-01-07浏览:2991下载196次收藏

苍溪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807个村(社区),人口76.4万。是革命老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贫困山区、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交通先行”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抢抓全省“脱贫奔康三年交通大会战”机遇,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重抓交通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1115公里,已实现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和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四个100%”,2018年创建为全省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县域高质量脱贫摘帽、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交通保障。

一、坚持四个“合”字,凸显交通基础先导作用。一是坚持与基层党建融合,建起干群相亲的“连心路”。切实把政治方向、政治标准贯穿始终。立足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北部山区发展滞后实际,投资5.92亿元对喻(喻家嘴)—太(太阳湾)路、文(昌)—石(石马)路等4条近150公里群众急难愁盼的破损路进行改造提升,解决近30万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群众一致拥护。切实把党的旗帜插到农村公路一线。探索推行乡镇交管站与村党组织结对、示范创建活动,组建由农村打石匠、砖瓦匠等“土专家”组成的农村道路管护党小组,分片分段开展道路日常养护、汛期监管、应急保畅,每年评选命名一批示范党组织、示范路、示范岗,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把农村公路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硬骨头”作为党员干部历练淬火的“演武场”,同步将农村公路建设、管护纳入“三会一课”“农民夜校”学习内容,着力提升党员群众参与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的能力本领。二是坚持与脱贫攻坚结合,建好通村畅乡“幸福路”。秉持“修好一条路、带动一方富”理念,下好脱贫攻坚交通“先手棋”,全力打通群众脱贫奔康“最后一公里”。全域畅达解决“行路难”。按照规划优先编制、项目优先实施、资金优先到位、力量优先保障“四个优先”原则,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边远乡镇、贫困村倾斜,近三年硬化村组道路2480公里,县、乡、村道硬化率实现“三个100%”。全面覆盖解决“乘车难”。科学规划布局县域农村客运线路站点,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1个,农村客运站39个,农村招呼站373个,公交站点牌109个。共有农村班线83条,县城及周边乡镇开通绿色公交7条线路33班次,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触须的通达通畅农村公路交通网络,60余万农村群众实现“村村通公路,抬脚上客车”。全线带动解决“增收难”。四好农村路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供道路公益性岗位1720个,兑付补贴416万元,带动全县214个贫困村2.7万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注重与发展现代农业耦合,建畅联园串户“小康路”。坚持“以路兴产、以产拓路、路产融合”,以路为轴布局产业“大棋盘”。以道路干线为骨架,沿县域苍剑线、苍巴线等四大主轴,统筹规划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带10条,建成标准化产业基地51万亩。以路为纽促进“两园”大融合。累计投入3亿元建设园区道路180公里,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18个、千亩现代农业园区69个,以联园串户路为纽带,带动贫困户建成3—5亩产业庭园3.8万个,推动形成“大园区+小庭园”融合发展新格局。以路为媒带动多元主体大发展。以便利的交通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和培育猕猴桃产业龙头企业7家、专合社124家,贫困户新建家庭农场56家。建成加工园区3个,年加工猕猴桃3万余吨,产值超8亿元。高质量建成九龙山气田应急抢险道路、元坝大桥等道路,有力地保障了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勘探开发大会战。三是注重与发展乡村旅游聚合,建美亲山近水“风景路”。坚持将交通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重点工程,依托便捷路网体系大力推动山水生态资源开发,着力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指数。按照“一景一路、一路一品”思路因山就势打造以乡村旅游公路、森林走廊等为主的“百里香雪海”等4条精品旅游环线158公里,推动沿环线的2个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2个景区创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着力助推民俗旅游开发。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美化、彩化等“六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农户建成三星级以上农家乐(乡村酒店)21家、“微田园”休闲观光农家乐1187家,助力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建设。着力助推红色旅游开发。依托三溪口国家森林公园、黄猫垭战斗遗址、文昌宫苏维埃遗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投资6.6亿元规划实施黄猫垭•三溪口红色文化旅游交通建设项目,整合教育、旅游、宣传等资金沿红军渡、文昌宫等县内红四方面军战斗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环线3条。

二、把准四个“高”点,推动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一是精益求精高品质建设。把质量作为道路建设的生命线,着力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品质工程。坚持高标建设。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要求,坚持分类分级高规格高品质建设标准,严格把握国省干线线性标准,县乡干道全部采用沥青铺筑,村组硬化道路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近两年加宽改造升级道路180公里,路面整治28公里,新建错车道57处,打通807个村(社区)通村联组断头路。严格质量要求。建立“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四级质量监管体系,从原材料购进、浇筑施工等每个细节严控质量,重要施工环节实行旁站监督。全面公开质量监督热线,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切实把好路基验收、施工队伍资质、日常监控、检测验收“四道关口”。提升形象品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指南》、《关于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通知》等10多个制度规范,投资2500余万元完善安防设施,健全完善养护公示栏、宣传标语、道口警示柱、标识标牌等附属设施,有力提升农村道路整体风貌和形象品质。二是创新方式高效率管理。坚持三级联管。健全“县为主体、乡镇主管、部门协同”的乡村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路政管理体系,做到全县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监管。强化依法严管。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要求,全面推行1条公路+1名乡镇领导、1名技术顾问、1个村民监督队的“1+3”巡查监管模式,联合公安、交警、运管等执法力量常态开展“安全生产整治” “打非治违”等行动。创新智慧监管。整合“天网”、雪亮工程、客运视频监控等资源构建道路运输监管中心“天眼”,对“两客一危”、货运企业等车辆进行全天候可视化监控,开通群众网络举报平台,精准打击超限超载等“两超”违法行为。三是专兼互补高水平养护。建强专业力量应急保通。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每年定期举办养护、检测培训。投资2300万元建设县级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对塌方滑坡、汛期洪涝等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开展抢修保畅。落实分级负责定期保安。按照“县有所、乡有站、村有队”标准,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计量支付、合同约定等方式定期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公路岁修常态保养。每年利用冬夏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对农村公路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段开展清杂去乱、清沟疏渠等日常养护,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四是城乡一体高效益运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开工建设庙垭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开通公交专线,推动农村客运、公交线网与铁路、港口、高速无缝对接。大力推进运邮融合。利用乡镇、行政村客运站点引导“三通一达”等63家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配送网点实现寄递全覆盖,全面贯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全县年公路客运周转量达29715万人公里,年货运周转量82829万吨公里,物流业增加值4.3亿元。大力推进便民降本。健全以县城为核心的公交运营服务网络,投资1.23亿元改造提升道路156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25条,县城周边65个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推行以中心乡镇为中心的农村客运响应式服务,统筹片区小客车针对节假日、赶场天、个人临时出行等出行需求开展定制式、预约式服务,年均节约运营成本2000多万元。

三、破解四个“难”题,强化长效高质发展保障。一是系统推进破解“建设难”问题。坚持视项目为最强力引擎,以项目引领四好农村路发展。紧盯政策超前谋划。主动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机遇,策划包装了百利大桥渡改桥、省道205线苍溪县白桥至云峰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51个,总投资98亿元。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坚持以专班子、专资金、专方案、专考评“四专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去年以来,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完成近900公里农村公路新建任务。保障要素优化环境。健全协调服务机制,逐个项目制定工作计划,逐一细化工作责任,统筹交通、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力量协力做好项目技术指导、资金保障、流程监管,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二是拓展渠道破解“找钱难”问题。坚持视找钱为最紧要任务,整合政府、群众、社会多方力量,统筹交通建设、农业园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对接政策向上争资。利用苍溪作为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以及各类试点示范创建等方面政策倾斜,精心谋划脱贫攻坚、红色旅游、渡改桥等政策性项目,近三年争取上级交通项目资金比“十二五”同期增长20%。加强银政对接适度借资。加强与政策性银行沟通对接,对路包装项目,为推进县乡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撬动社会力量添资。积极发挥返乡创业人士、园区业主积极性,吸引社会捐资和群众以劳折资4700多万元。三是刚柔并举破解“聚才难”问题。拓宽渠道引才,让优秀人才为我所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人才引进项目积极开展“引才名校行”等活动,大力招引专业人才。灵活聚智方式,让高端人才为我所用。利用县校合作、脱贫帮扶等契机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扩大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先后争取3名省交通运输厅干部挂职,聘请同济大学、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专家为农村公路项目规划、策划包装、建设决策提供服务。科学配置资源,让各类人才人尽其才。认真落实引进人才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解决后顾之忧。大力推行“以老带新”、轮岗练兵、一线锻炼等方式,着力释放人才活力,培养了一批交通专业骨干力量。四是健全机制破解“激励难”问题。推行责任清单机制。围绕农村农路年度工作任务梳理全年工作责任清单,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将任务细化到月、落实到人。针对农村公路面大量广的特殊情况,将全县39个乡镇分为3个片区,分别落实一名县领导牵头,交通运输局一位班子成员负责的责任机制。创新排位赛马机制。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督查范围,组建重大项目督导组实行“随机暗访、定期通报”,督查结果汇总排名后以通报形式印发全县,并与乡镇次年交通项目安排挂钩,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健全以奖代补机制。将公路岁修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评范围,每年设立200万元岁修养护专项资金池,对乡镇干道、村组道路维护好的,分别按1700元/公里、1000元/村标准给予以奖代补,有效激发农村公路群管群养积极性。

铺好四好农村路 助力高质量脱贫奔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