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游商扰民、环境脏乱、违章建筑、小广告满街⋯⋯各种各样的顽疾背后,凸显出社会治理的难题。石景山区瞄准“大城市病”这一突出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专业职能下沉;积极构建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社会综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打下了良好基础。
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
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中,石景山区把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放在首位,通过强化党组织对城管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集中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一线,以加强党的建设助力城市管理改革、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石景山区率先成立了区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委城管工委”),将区环保局、园林绿化局、城管执法局、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环卫中心、民防局6家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交由区委城管工委代区委管理,负责统筹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指挥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同时,在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制”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初对着任务列清单、年底对着清单抓述职”。2016年在区属单位全部建立主体责任办公室,建立定期向上级报告党建工作、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日常运行5项制度,使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明显增强。
重心下移构建高效执法平台
做强街道综合执法平台。石景山区在各街道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将城管分队划归街道管理,同时抽调公安、工商、环保等8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常驻街道,组成综合执法队,实行统一办公、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统一装备、统一考核。区政府梳理出区属42个执法主体、4763项行政处罚清单,确定了380项行政处罚权下沉到街道组织实施,管理范围覆盖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城市绿化、街面秩序、工商食药等各个方面,并规范综合执法流程,使执法力量和权力全面“下沉”。通过赋予街道在辖区内协调调动各类管理人员和服务队伍的权力,实现了“看不见”“管不了”到“看得见”“管得了”的转变,促进管理和服务队伍在基层有机整合,便民高效地开展工作。
推动街道行政体制改革。以辖区内古城街道和广宁街道为街道“大部制”改革试点,明确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职责定位和职责清单,结合地区工作实际综合设置街道各类机构,实现综合执法平台实体化运行。
通过“职能综合”与“力量下沉”,石景山区把城市管理领域的“五指分散不成拳”变为“五指合拢攥成拳”,有效破解了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的难题,推动基层组织成为矛盾化解、为民服务、统筹管理的重心和平台。
完善基层考核评价机制
为确保街道能够指挥得动、调度得了职能部门,石景山区开展了目标督查考核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区考核块、块考核条”为主要方式的督查考核制度。
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对街道实施考核,全面取消各职能部门对街道的单独考核,变为街道考核职能部门,赋予各街道对相关主体配合参与街道属地管理工作的考核权。同时,实施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与被考核对象的评优选先、培养选拔任用挂钩,与被考核单位专项经费核定挂钩,这一考核制度的改变,有效激发了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全力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整体执行力。
同时,为将平时考核与重点考核有机结合,形成对干部表现的全面记录,石景山区建立起“干部实绩档案”制度,2017年又探索实施了“90%充分”的干部考核标准,即:在年度考核、测评和推荐干部当中,优秀称职率达到90%及以上视为无差别,鼓励干部敢于坚持原则和担当作为。3年时间里,石景山区先后开展了5次实绩档案记录工作,涉及处、科级干部277名,其中业绩特别突出、群众特别认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倡导了“干部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用人导向。
现在,这种以“区考核块、块考核条”为主要方式的目标督查考核制度,彻底改变了“千条线一根针”的局面,充分调动了街道、部门的双重积极性,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通过赋予街道考核权,实行属地管理考核,实现了街道在管理上的权责一致,在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过程中,有效破解了部门不报不到、报而不到、到而不为等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全区各单位共同参与、全力配合基层治理工作。
创新治理体系促进城市发展
抓共治,健全区域社会治理三级体系。区委牵头成立社会治理委员会,在街道层面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大党委,推动北京冬奥组委、陆军总部机关等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融入区域治理,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
强自治,打造“石景山老街坊”社会治理品牌。各社区党组织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开放性群众组织——“石景山老街坊”。现在,活跃在全区的1100多支“石景山老街坊”劝导队、治安巡逻队、精准帮扶队、调解队等群众组织,在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载体,搭建社会单位有效参与平台。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了全区“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居民和党组织“下单”、党员志愿者“接单”、服务对象评价“回单”,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石景山区着力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引导辖区单位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了“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辖区内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本文2019-08-07 16:08:32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