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内蒙古利用大数据对生态治理精准监管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9-07-09浏览:2488下载212次收藏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的屏障,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在这里全面铺开,其也是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运用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正在使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内蒙古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内蒙古落实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于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承诺。

一、大数据让生态环境实现精准监管

为了呵护好这最美的印象,内蒙古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在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管和环境执法等领域就可以对全区生态治理实现精准监管,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内蒙古”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目前,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建成“环保部——自治区——盟市——旗县——企业”的五级环保专网,按照“内整外联”原则,内部已形成包括以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管和环境执法为重点的9大类129项数据资源,外联方面与国土资源、气象、住建、经信委、工商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搭建起多级融合、统一互联的网络平台体系。

其实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就是通过解决数据“在一起”的问题,实现数据汇聚;通过解决系统“在一起”的问题,实现业务协同;通过促进服务“在一起”的机制,提升惠民能力。大数据的运用,不仅让内蒙古生态环境实现精准监管和科学决策的同时,还实现了草原生态的修复,并助力了能源等领域的节能减排。

二、大数据助力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

大数据如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大脑”,让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变得更智慧。目前,蒙草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农、林、牧、草多部门数据,结合蒙草独有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与实地监测手段,整理收集指定区域“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从而精准指导生态修复实践、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决策、优化引导农牧民生产生活,用“大数据”实现“大生态”“大产业”“大民生”的互通互联。

除了草原生态修复,内蒙古成功运用大数据,实现了能源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在这当中蒙能集团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其依靠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发展创新,建成了全区首家能源云大数据平台,推动企业观念更新和提质增效,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助力。

在蒙能集团“能源云”大数据平台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相关原料市场价格、蒙能集团所属企业分布情况以及发电量、用煤量、新能源、企业经营指标、职工构成和创新成果等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在自治区能源行业独此一家,而这些数据也已经实现了实时、同步传输。

三、大数据为生态环保建设保驾护航

大数据正在成为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应用场景,大数据项目的建设为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保驾护航。这当中就包括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其中覆盖锡林郭勒盟“五旗一市”,总装机规模253.5万千瓦,共建设7个微电网集群,其中二连浩特市集群装机规模42万千瓦及配套储能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同样,和林格尔新区移动绿色数据中心采取冬夏两种制冷模式,每年可节约用电1亿度。同时,数据中心通过有效利用余热资源,实现冬季采暖供水和生活用水的自给自足,每个采暖季节,可节约200余万元的采暖费用。这些项目和中心的建设,正在改善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着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中蒙俄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该平台将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撑和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建设,共同搭建向北开放,辐射东北亚、中亚、欧洲区域的合作平台,以促进区域间各国环保政策对话、环保技术与产业交流、人员交流与合作,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环保合作基地,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内蒙古利用大数据对生态治理精准监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