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草原绿色发展调研报告
草原是我旗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我旗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我旗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基本状况
杭锦旗是鄂尔多斯市四大牧区之一,是一个草原大旗。
全旗国土总面积为2837万亩,其中草原面积2429.1万亩(包括未利用草原),占全旗国土总面积的85.6%,可利用草原面积1905.2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和草原总面积的67.16%和78.4%。从东南至西北随着降雨量(350-70mm)的递减,依次分布有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另外还有隐域性的沙地草原亚类和低地草甸类。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910.2万亩,占全旗天然草原面积的45.51%,其中退化面积237.81万亩,沙化面积456.91万亩,盐渍化面积215.48万亩,分别占全旗天然草原面积的11.89%,22.85%,10.77%。伊和乌素苏木和锡尼镇两地的草原面积占全旗天然草原面积的一半以上。
二、杭锦旗草原生态发展主要工作和成果
(一)草原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杭锦旗先后制定出台了《杭锦旗草原生态管理办法》、《杭锦旗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管理办法》、《杭锦旗禁牧休牧工作管理办法》、《杭锦旗农村牧区人口转移补充办法》、《杭锦旗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法规。同时,为确保各有关政策规定得以有效落实,杭锦旗旗委政府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目标,建立健全了禁牧休牧、禁垦、草畜平衡和划区轮牧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从而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目标、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制度,为草原生态建设打好基础。作为在全区率先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旗县,杭锦旗从1997年开始,在穿沙公路两侧实施禁牧,2000年开始在全旗范围内普遍实行禁休牧制度。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以及自然保护区、人口转移迁出区和封育区、严重沙化退化及生态脆弱地区严格实行禁牧,确保生态的自然修复。对可利用天然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行休牧、轮牧制度,确保草原生态良性发展。2011年开始,全面落实国家草原补奖各项政策,实施草原补奖禁牧面积1048.54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14.78万亩,从2011-2015年共发放补贴资金5.139亿元,惠及农牧民30099户,46198人。草原补奖机制实施后,一是通过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的贯彻落实,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天然植被的逐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草群密度加大,草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草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性气候相对减少,降水、积温向着有益于植物生长和人类居住的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五年大规模扶持人工种草,增加了牧区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的同时有效改善了种植区生态环境。目前,全旗保有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265万亩,项目覆盖全旗全部7个苏木(镇)、76个嘎查(村),平均每年惠及上万户农牧民。三是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农牧民享受政策性补贴年均提高了1977元/人,占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6%左右。2015年全旗农牧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2657元/人,比2010年增长了3757元。
(三)实施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按照鄂尔多斯市“三区”规划总体要求,2006年起,杭锦旗根据各地立地条件将全旗农村牧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2007年,全市人口转移项目启动实施,杭锦旗开始对禁止开发区实行人畜整体退出,退出区的草牧场实行封禁保护,依靠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恢复生态,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项目区涉及全旗5个苏木镇、20个行政嘎查村。截至2015年,共投入资金5.54亿元,累计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6545平方公里,转移安置农牧民3723户、9403人。整体退出区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有的退出区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76%。
(四)实施国家草原生态重点工程,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一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杭锦旗共计实施了12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累计实施项目总规模1110万亩,其中全年禁牧围栏385万亩;季节性休牧围栏655万亩;划区轮牧70万亩;牧草补播330万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407.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313.75万元,地方投资6093.9万元。项目自2002年实施以来,通过围栏封育,实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草牧场,使牧草得到充分的生长和繁殖,项目年度禁牧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54%,提高了27百分点,休牧区达到46%,提高了17百分点。项目年度平均产草量达到79公斤/亩,提高了55公斤,休牧区达43公斤/亩,提高了15公斤。禁牧区草群高度平均增加了17厘米,休牧区平均增加了14厘米以上,草原生产能力每亩平均新增干草 28公斤左右,实现年增产干草28280万公斤,初步实现了草原生态植被的明显好转。二是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杭锦旗2013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截止目前共投资360多万元,建设围栏封育5.4万亩,人工饲草地种植1.23万亩,草种基地0.2万亩,给农牧民发放饲料机械10台套。
三、杭锦旗草原生态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旗草原管理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的因素仍然存在。除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们长期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目前,从草原违法案件发生情况来看,尽管发案总数有所下降,但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等案件一直居高不下,成为草原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干部和农牧民认为草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在草原上盲目开垦,超载过牧,滥采滥挖野生植物,非法采矿、采砂,盲目开发利用水资源,使草原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对草原植被复的自然规律认识不够,在草原生态恢复上产生了急功近利和盲目乐观的情绪。
(二)粮争草问题。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受种粮利益驱动,很多人把目光盯在草原用地上,从而导致出现拱地头,扩地边乱垦草原,私开滥垦草原案件呈高发趋势,给草原监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企业占草原问题。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征占用草原的面积和范围逐步扩大,非法征占用草原的案件也随之增加。
(四)执法力度问题。目前,草原监理部门在执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处理草场纠纷、工业征占用等问题时,往往执法能力弱,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根本无法完成执法任务。而且,在草原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重农轻草、重林轻草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四、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生态安全忧患意识,切实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增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进一步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杭锦旗草原主要是干旱草原、荒漠化草原,对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因此要善待草原、保护草原。三是在草原生态建设中要坚持以预防、保护为主,以草原的自我恢复为主;在牧区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是旗委政府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人、草、畜三者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群众用现代理念来改变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与草原生态承载力和草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做到牧区经济和草原环境协调发展。五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尽快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并加强督促检查。
(二)积极稳步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缓解草原压力、改善牧民生活条件,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建议各苏木镇应依据草原生态容量,依托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优势和吸纳能力,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内生态脆弱地区、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的实施生态移民。
(三)多渠道增加对草原投入。国家和自治区在牧区实施的退牧还草、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重点建设项目,不仅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而且加快了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进程。建议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和移民搬迁工程的扶持力度,并适当的提高畜种改良、饲草饲料良种、棚圈及青储窖建设、化肥、农药、燃油和牧业机械购置及禁牧休牧等政策性补助标准,在生态建设中要切实维护和实现好牧民的权益,决不能以牺牲广大牧民群众利益来换取生态治理成果。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要组织全旗科技力量,大力宣传和普及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重视遥感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应用,加强草原退化机理、草原生态的演替规律等基础理论和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综合实用技术的研究,力争在草原生态治理的理论和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五)加强法制建设,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广泛深入地宣传草原法、环保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切实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行为,坚决制止草原滥采、滥挖、滥搂、滥牧和乱占、乱建等现象的发生,严格限制超载过牧,努力实现草畜平衡。牧区矿产资源开发是目前关系草原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严格依法、依规审批和管理。应该依法增加对草原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强国土、环保、草原等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靠良好的法制环境维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推进草原绿色发展调研报告
本文2018-08-07 17:05: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917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