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牧业工作未来五年计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8-08-07浏览:2064下载129次收藏

今后五年农牧业的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壮大五大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品质农牧业,将杭锦旗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主要目标:到2018年,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0万亩,比2017年增加4万亩,牧业年度牲畜稳定在200万头只以上,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持在8.5%以上;到2022年,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240万头只以上,农作物总播面积及牲畜饲养量分别比2017年增加了14万亩和40万头只,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主要措施: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统筹粮经饲生产,促进农牧渔结合,推动形成农牧互补、种养循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在沿河优化发展区,要持续推进“种养结合”大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沿黄河现代农牧业示范带;在梁外牧区,以培育“家庭牧场”为抓手,推行绒山羊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在梁外半农半牧区,主要发展生猪禽类养殖,大力发展林沙庭院经济;在库不齐沙漠的广大整体退出区,要着力研究制定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方案,统筹生态修复、农业开发、旅游文化和工业基地建设,抢先谋划,领先规划,率先打造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要在以“西北沟”为核心区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划定甘草资源保护区,建设采籽基地,鼓励企业和农牧民连片种植栽培,打造10万亩甘草基地,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光伏设施农业、创意体验农业,让库布其旅游和西北沟甘草这两个品牌的名声更响、价值更高。

二是调优种养结构。种植业上:重点实施好耕地轮作、地力提升、秸秆还田、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切实增加绿色优质特色高端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草”的思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稳定粮食产量,巩固产粮大县成果;压缩葵花,增加优质牧草,扩大小麦、水稻、马铃薯、果蔬食用菌、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改变品种单一、品质不优的问题。到2022年,全旗耕地面积达到1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8亿斤,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带粮经草比例调整到4:4:2,梁外粮经草比例调整到3:3:4。养殖业上: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品种品质品牌同步抓,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战略。即稳定牧区绒山羊数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推行舍饲养殖和集中育肥,加快周转出栏,保持存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养殖总量增加;支持发展肉牛和生猪养殖,扩大猪牛养殖规模;鼓励建设禽类规模养殖场,发展本土禽类散养;积极引进试养虾蟹等水产品种。

三是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壮大肉羊、绒山羊、肉牛、生猪等优势产业。肉羊产业要全面推开育种工程,在提高羊肉品质上下功夫;绒山羊要重点实施“两高一优”增质提效工程,巩固优质羊绒主产区的优势地位;肉牛产业要继续引进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的种牛,加大本土肉牛改良力度,加快优质肉牛基地建设;生猪产业要积极发展公司化养殖,创建标准化养殖场,大力推广低成本种草养猪技术,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到2022年,全旗牲畜饲养总量达到270万头只,其中肉羊饲养量80万只,绒山羊饲养量140万只,生猪10万口,肉牛饲养量8万只。规模化养殖牲畜总量达200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真正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充分发挥我旗草牧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组合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力量,着眼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高水平建设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信贷支持、政府贴息、税收优惠、流转服务等扶持政策,为龙头企业创造引进、投资、成长的良好环境。力争引入2-3家国内外驰名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建成销售收入超亿元 、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梯队发展,强力带头的良好格局。大力支持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土地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社,认真组织开展申报、备案、评比、奖励工作,扎实抓好示范社建设,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出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统一组织同等价销售的作用。培育并引导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到2022年全旗认定挂牌的家庭农牧场达到500家。

二要大力推行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销售品牌化的思路,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努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统筹项目、资金,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予以扶持,夯实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基础。实施龙头企业“六个一”提升工程(即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村集体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代收代种、联种联收等多种形式建设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和社会化服务,创新业态、做活流通。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督、考核、评比、奖励,对龙头企业实行“八定一选”制度,促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改革涉农项目分配政策,把资金主要投向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牧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加入合作组织,参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实现常住户全覆盖,保障农牧民在生产经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实现产业发展有龙头,龙头扩张有基地,基地建设有农户,农户利益有保障。

三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和“三权分置”办法,加强土地草原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流转渠道,规范流转行为,引导土地草原快速流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能手;支持工商企业与社会资本到农村牧区承租土地草原,单独兴办或与农牧民联办农牧业企业,鼓励家庭农牧场、农牧合作社与工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发展规模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到我旗开发沙化退化盐碱化土地草原,建设现代农牧业生产基地。继续抓好五大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工作。

四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粮油、肉食、蔬菜、绒毛、乳品精深加工,提升现有肉羊、生猪加工业水平,大力支持羚丰、沙海、绿美等企业开发新型产品,培育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集农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完善交易站点,开通“绿色通道”,发展产品运销企业,提高流通交易效率;加快培育农超对接、农批联结、直销直营、同城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交易方式的多元化、现代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农交会、绿博会等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销我旗农畜产品,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千方百计拓展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销衔接水平,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三要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品牌增收”战略,突出绿色优质安全导向,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狠抓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畜产品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准入准出等制度,严格证前审核把关和证后监督;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认真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打假行动,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疾病诊疗服务,严格兽药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制定我旗主要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并严格监督实施,推行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追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认证,进行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对取得认证和获得优秀品牌评选的予以补贴奖励;制定全旗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整合各地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鄂尔多斯、库布齐、西草地、西北沟等区域公用品牌和“王牌”产品,提高我旗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牧民增收。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5个全市知名商标及名牌产品,培育4个自治区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培育2个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农业地理标志名牌产品。

六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开展控水控肥控药控膜行动,大规模实施节水改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快畜禽粪便还田,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力度,突出治理农业环境问题。

(三)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

一要继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草原禁休牧轮牧和草需平衡制度;加大草原改良投入,有效遏制草原沙化退化,加强草原检测预警和监督执法,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严防滥占滥用和非法开垦,确保草原生态安全。到2022年,全旗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

二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水、田、林、路、机”五配套建设标准,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集中力量、重点投入、综合开发、连片治理,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全面推进黄河南岸灌区和梁外牧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争取到2022年底,黄河南岸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观,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初见成效。梁外牧区饲草料基地实现喷滴灌节水改造和防护林建设全覆盖。

(四)着力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农牧业竞争力。

强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牧民培训机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行动,增强农牧民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信心和能力;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管、保险担保、信息发布等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产学研对接,加速新品种和配套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加快传统技术改造升级,力争建成绒山羊、肉羊产业院士工作站;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努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到2022年,全旗种植业全程实现机械化,养殖业饲喂实现机械化,农机化水平达到90%。

(五)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进取,大胆探索,全面应用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牧区资源、资金、资产,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探索农村牧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引导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牧区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形成有效维护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农村牧区发展更具活力。

农牧业工作未来五年计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