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志愿服务机制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xx镇2017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色创优项目
开展志愿服务,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又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对于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xx镇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以xx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原有四支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实现了志愿工作管理模式从阶段性、松散性向常态化、规范化的转变。
一、 主要措施
1.完善制度建设,把握志愿服务“主心骨”。坚持党政主导,成立志愿者常态化工作督导委员会,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统筹整合各方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各类志愿者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于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xx镇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围绕志愿者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星级评定、服务回馈四大重点内容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为推动xx镇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六有”,即有章可依、有专人负责、有项目支撑、有志愿者档案、有志愿服务台帐、有社会影响力为创建标准,打造了四支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志愿服务团队。
2.加快平台建设,拓展志愿服务“主阵地”。挂牌成立了xx镇“志愿者之家”,为各志愿者团队提供固定的活动基地和档案存放、成果资料展示场所;在xxx社区、先xx村等4个村(社区)设立了志愿小站服务试点,常年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与银行、便民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合作,开辟志愿服务爱心台,用于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等需要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项目。同交警、公安等部门合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参与“文明劝导”、“消防、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
3.突出队伍建设,打造志愿服务“主力军”。建立“1+7+n”的团队组织模式,1是指以青年志愿者为核心,7是指以党员、妇女、老龄、卫计、文化、慈善、社区志愿者七支队伍为主力,n是指若干支社会志愿者服务团队。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授课、座谈交流、项目分析等形式,组织志愿者参加文明礼仪、消防安全、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援、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强骨干力量培养,不断提高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成立志愿培训基地,通过资助、提供免费场所等举措,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优质志愿服务团队孵化培育。
二、 亮点特色
1.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主打“亲子志愿”品牌。认真分析全镇志愿活动开展形势,面对“无高校,中小学校较多”的局面,围绕“亲子志愿项目”,鼓励在周末时间由父母带着孩子共同参加志愿活动。依托“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和“春雨行动”、“大城小爱”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公益品牌项目,组织开展以城乡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服务重点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2.以正向激励为保障,实行“星级评定”制度。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并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出台了《志愿者评选细则及奖励办法(试行)》,于每月初择优选出四名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将其优秀事迹在志愿者之家“上墙表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网表彰”。推行志愿者积分换取商家产品及服务折扣优惠活动,于年终举办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暨优秀志愿者表彰仪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推崇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3.以线上管理为依托,引入“互联网+”模式。引进技术支持,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域内注册志愿者相关信息。将域内所有志愿服务活动全部上线管理,通过微信消息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在志愿者报名后于后台进行资格审核,挑选符合条件志愿者参加活动。运用系统后台记录个人志愿服务时长和志愿积分,通过排行榜实时更新排名,并以此作为评定志愿者星级和优秀志愿者考评的主要依据。
三、获得成就
1.形成一支精英团队,开创志愿服务新常态。围绕“增量提质”的工作目标,域内注册志愿者从120余人增长到300余人。通过开展“志愿100”培训工程,培养出了100名具有专业服务知识技能和现代志愿服务理念的“骨干力量”。结合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拓宽了志愿服务项目,充实了志愿服务内容,让志愿服务更加“接地气、聚人气”。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了志愿者服务的准入条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规范了志愿者的招募、审核、培训、调配、评估等流程,使志愿活动步入了科学管理渠道,推动志愿服务实现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
2.汇聚社会公益力量,形成精神文明新风尚。志愿者精神是让社会产生凝聚力的有机力量,是抵御冷漠风气、抵抗“文明孤岛”的友爱之光。“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是一项奉献爱、分享爱和传递爱的崇高社会事业。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xx镇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自愿行为;通过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引领社会群众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标杆。
3.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在文明城市创建、交通安全劝导、城市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美丽的身影。他们自发的走上街头劝阻不文明行为,协助交警做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主动发起“向街头垃圾宣战”等环境保护行动,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人,不仅提高了公民道德素养,更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2018-07-03 20:35:50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