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质量强县工作机制 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开展质量强县工作是**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崛起的战略需要。近年来,我县按照“打好新征程‘**战役’,实现新时期‘****’”的总体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来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及“质量建设与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相结合”要求,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讲求实效。2007年,我县通过江苏省“质量兴县”先进县验收,2011年,**县在全市率先启动“质量强县”战略,实现了由“质量兴县”向“质量强县”的迈进。突出在质量强镇工作进程中,抓实质量先导区建设,把质量先导区建设作为实现品牌集聚、产业优化、质量技术领先的重要平台,引导和推动企业走技术创新和质量效益型道路,加速提高企业质量素质和能力,有效提升产业质量整体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质量强县体系中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指标不断攀升,有力地促进了海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助推转型升级,质量强县工程效益凸显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协调、百姓安康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崛起苏中、融入苏南、冲刺百强、率先小康”的总体目标,有序推进质量强县各项工作。近年来,我县质量工作始终保持全市领先、苏中一流、全省有位次。
(一)强势推进品牌战略
一是放大先导区效应。围绕“十二五”调结构、促转型,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所面临的新目标、新要求,县政府以创建质量先导区为抓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品牌竞争能力。**高新区和**开发区纺织科技园成功通过了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市质量先导区督查验收,为“十二五”我县质量强县的推进做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二是放大品牌示范效应。2004年鑫缘集团“鑫缘”牌真丝绸荣获**市历史上第一块“中国名牌”,从此**品牌创建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至今我县共获得7块中国名牌。2012年,鑫缘茧丝绸工业园区以全国第二名的高分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现场验收,成为首批13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之一。2013年**县**河豚产业园积极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目前已获得总局同意,筹建“全国河豚鱼养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2年茧丝绸产业集群通过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考核验收,今年培育的锦纶长丝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已获省质监局批准立项。目前我县名牌持有数省名牌累计41个,市名牌65个,省以上名牌总量列全市第一。2007年**长江河豚(养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批,成为**市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放大 “首席质量官”效应。为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在全县开展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全面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目前全县143人获得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为全市县区之首,实现了名牌企业的全覆盖。四是放大标杆引领效应。继我县**集团2010年在**地区县、市中首次获得市长质量奖后,2012年我县**集团、**集团2家企业再获市长质量奖(目前全市获市长质量奖企业共10家,海安3家),列南通区、县(市)第一。**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联发集团、双弘纺织、江苏海建等5家企业获得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江海集团等101家企业获得江苏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
(二)标准示范效应凸显
一是推进技术标准战略。近年来,**县大力推进技术标准战略。2010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并配套了《**县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和《**县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奖励办法》。4年来,先后奖励标准工作先进企业179万元,有效的激发了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热情,参与标准制修订数量逐年攀升,参与程度和层次越来越高。二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绩显著。我县先后建成弱筋小麦、蛋鸡生产、现代淡水养殖渔业、桑蚕4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暗纹东方鲀养殖、秸秆养羊、淡水鱼池塘养殖等5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是指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全县29家单位分别参与85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位居全市第一。四是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2013年经批准由**质检所负责组建“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辊卷板机工作组”;2014年**集团获批组建“长江珍稀鱼类产业标准化委员会”,是全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企业的标准化技术组织。
(三)质量监管有力有效
一是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重点开展了白酒、地沟油、“毒生姜”、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工作,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去年全县192家企业接受省市级监督抽查257批次,合格率为97.7%;与上一年度相比,整体合格率提升1.2%。二是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围绕起重机械、气瓶等监管重点,与安监、建设等部门联合执法,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积极探索建立全县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信息平台,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强化重点工业产品监管。大力开展“双打”和“质监利剑行动”,开展农资、建材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制定出台了产品质量“黑名单”制度,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
(四)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创历史最好水平,2013年全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7.26%,比2012年提升0.47%。二是工程质量牢固领先。建筑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县建筑施工产值达800亿元,同期增长23%,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对政府投资的县重点工程、工业项目等工程质量监督达100%。对关乎民生环境的市政工程及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商品住宅质量,实行100%分户验收。三是环境质量快速提升。2013年**县城各项空气指标年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地方参考标准要求;我县主要河流总体水质都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总体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各补充项目、特征项目测定值均在标准范围之内。四是服务业质量突飞猛进。2013年全县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543.1亿元,增长40.2%;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全市第一。
二、坚持以质取胜,扎实推进质量能力建设
今年以来全县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的重要思想,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质量强县活动。县政府印发了《**县2014年质量强县工作意见》,县政府办印发了《**县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任务分工》,明确2014年全县质量工作重点,提升全县质量竞争能力,为实现全县新时期“****”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
(一)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一是举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6月份,县质监局邀请中国质量协会咨询中心原副总经理段学良老师,为全县骨干企业高层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在
完善质量强县工作机制 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本文2018-05-30 09:25:35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