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的思考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可以看出,实施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然而,笔者在调查了解中得知,精准扶贫在实际扶贫工作实践中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和误解,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精准扶贫战略就会举步维艰。然而在具体工作实施中精准扶贫工作还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互相攀比,以争当贫困户为荣,而导致一些非贫困户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是贫困户,能享受到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虽然“我”不是贫困户,我也是共产党的百姓凭什么你能享受到优惠政策而我却不能享受,从而引发越级、非访事件的发生。部分群众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有的群众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还有的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信“访”不信“法”, 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省级或中央各部门上访讨说法更有甚者无理取闹,要挟政府解决个人无理诉求。
二是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问题上存在误区。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中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层层把关,把基层真正贫困的家庭或人口识别出来,要求“六个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这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目的,并没有具体量化衡量标准,从而导致很多报上来的部分群众只是单一的没有安全住房或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或残疾的贫困户,没有综合考量其它因素。相对本村组其他的贫困而言并没有那么贫困。
三是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就会给地方各级政府下达了精准扶贫任务,并明确了时间表。基层政府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很多群众就很理直气壮,尤其是部分好吃懒做困难群众,认为政府就应当无偿关心他,资助他,有的甚至存在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劲头,不思进取,无心脱贫。村里文化生活贫乏,导致村民喜欢聚集打牌,喜欢议论是非,创业氛围不浓,致富热情不高。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一般家庭只要有劳动力且身体健康,能出去务工,就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由于存在对精准扶贫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导致了一部分村民不思进取,懒与劳动。
四是扶贫方式有待改进。在扶贫
如何解决好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的思考
本文2018-04-24 21:46:3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700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