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减六治三提升”
专项行动部署,积极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解决突
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群众
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
设“四个名城”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显
著提升,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
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散乱污”企业全面清除。pm2.5 年均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73.9%以上,县级
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 100%,省
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不低于 74%,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
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区污
水管网覆盖率达到 97%,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不减少、管控类
— 138 —
别不降低,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6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绿色发展行动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执行化工、
印染、造纸等项目的准入政策,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新
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
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领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到 2020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50%,新
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54%。加快现代服务业创
新发展,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0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
值占 gdp 比重达 53%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市科技局,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全面推进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及国家、省级
各类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超过
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
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使用有
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
每五年实施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
点建设,建立完善碳管理、碳考核、碳评估体制机制,以 2020 年
碳峰值目标为引领,实现碳总量、强度和人均三大指标的有效控
制。推进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建立第三方核查机制。
— 139 —
有序对接国家、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
经信委、市环保局,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强化关闭不达标企业及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工作。深入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
出,坚决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快低端低效企业及
产能退出,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注重企业退出过程中腾退土地、
节能减排等成效,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资源空间。进一步加大钢
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力度,严禁建
设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责
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各市(区)人民政府
(管委会))
——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工作。坚持多管
齐下,精准治理“散乱污”企业(作坊)。按照“分级负责、无缝
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法关停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以“两
高一低”行业为重点,全面依法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
手续不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排污、存在安全隐患的“散
乱污”企业(作坊)。对符合产业政策但缺少治污设施和环保手续
的,要加强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治污能力,确保达标运行。各市、
区开展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提升行动,优化镇、村工业集
中区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规划水平低、产业层次低的工业
集中区,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入区。(责任单位:市“263”办、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各市(区)人民政
— 140 —
府(管委会))
(二)水环境治理行动
——严格落实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太湖水环境污
染治理环保部通报问题的整改工作。2018 年基本拆除太湖网围养
殖,2019 年全面拆除太湖网围养殖,同步清除围网区及周边水域
养殖底泥残留物。到 2020 年,太湖湖体(苏州辖区)高锰酸盐指
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 ii 类,总磷达到 iii 类,总氮达到 v 类。流
域总氮、总磷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 2015 年削减 14.13%和 13.76%。
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确保城区主要河湖不
出现大面积蓝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市市容市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省太湖渔管办,
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持续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按照阳澄湖作为饮用水
源地功能定位,采取入湖河道整治、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完善
预警监测体系、长效管控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提升阳澄湖水
质。到 2020 年,阳澄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及总氮达
到Ⅲ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常熟市、昆
山市、相城区、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加强重点河流湖泊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望虞河等引清河
流综合治理;开展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阳澄湖、淀山湖、
澄湖等重点湖泊保护,开展重要河湖岸线利用及保护规划编制工
作。实施《苏州市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2017—2019 年)》,加强
— 141 —
阳澄湖区域的科学调水引流,根据不同湖区需求进一步增加清水
补给来源,确保水源地安全,兼顾周边地区水质改善需求,形成
河湖有序流动相辅相成格局;整治阳澄湖区域及周边河道,畅通
引排出路,调整局部水系,削减污染入湖;重塑环湖生态屏障,
加强河湖生态清淤,打造健康生态河网;加强河湖沟通,配套湖
岸整治,巩固防洪屏障,提升防洪能力;完善环湖区域水质监测
站点,提升水质监控能力。实施《江苏省淀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
整治规划》,到 2020 年,淀山湖(江苏辖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
氮继续保持或优于 iii 类,总磷达到Ⅳ类,总氮达到Ⅴ类。加强流
域跨界断面水质管理,保障跨界河道水质安全。(责任单位:市水
利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加强城乡河道及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水系沟通,实施清
淤疏浚,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2018 年,整
治城镇黑臭水体 69 条,各地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
年全市城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施苏州城市中心区清水工程,
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从 92%提升至 97%,治理范围东至金鸡湖,
西、南至运河,北至沪宁高速,总面积约 100km2,力争经过三年
努力,采取控源截污、活水扩面、清淤贯通、生态净水四项具体
工程措施加上长效管理非工程措施,实现城市中心区水环境质量
的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风景
园林集团,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充分发挥环境标准
— 142 —
引领,通过依法治理、科技支撑、监督执法、完善政策等措施,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组织第三方评估排查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
偷排偷放等问题,切实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对检
查发现的环保问题,特别是超标排放问题,实行闭环管理,督促
企业建立整改台帐,按时整改到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市
(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大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减少
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
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化肥施用量较 2015 年削减
5%,农药施用量确保实现零增长,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学农
药、化肥施用总量较 2015 年削减 20%以上。巩固畜禽养殖禁养
区划定和关停成果,在限、适养区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和发
酵床养殖技术,全面规范限、适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小区)、养
殖专业户养殖行为,取缔非法和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小
区)、养殖专业户。加强畜禽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到 2020
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98%,秸秆综合利
用率达到 98%。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管控,落实水产养殖池塘
标准化改造、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水循环利用技术,到 2020 年,
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16 万亩,有效控制水产养殖业污染。
(责任单位:市农委,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
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管
— 143 —
委会)
(三)大气环境治理行动
——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 2020 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减少 760 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
65%以上,非电力等其他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降
低到 35%以下。在热电企业密集地区实施热电整合,2019 年底前,
基本完成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
合工作。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对所有耗煤行业各类新建、改建、
扩建、技术改造耗煤项目一律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或等量替代。推
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用煤行业及其他重点用
煤单位的以减煤为重点的节能工作,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
所有非电行业新增耗煤,一律实行煤炭消费量 2 倍及以上减量替
代。分类整治燃煤锅炉,禁止新建燃煤供热锅炉,2019 年底前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减六治三提升”
专项行动部署,积极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解决突
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群众
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
设“四个名城”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显
著提升,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
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散乱污”企业全面清除。pm2.5 年均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73.9%以上,县级
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 100%,省
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不低于 74%,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
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区污
水管网覆盖率达到 97%,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不减少、管控类
— 138 —
别不降低,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6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绿色发展行动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执行化工、
印染、造纸等项目的准入政策,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新
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
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领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到 2020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50%,新
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54%。加快现代服务业创
新发展,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0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
值占 gdp 比重达 53%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市科技局,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全面推进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及国家、省级
各类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超过
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
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使用有
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
每五年实施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
点建设,建立完善碳管理、碳考核、碳评估体制机制,以 2020 年
碳峰值目标为引领,实现碳总量、强度和人均三大指标的有效控
制。推进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建立第三方核查机制。
— 139 —
有序对接国家、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
经信委、市环保局,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强化关闭不达标企业及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工作。深入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
出,坚决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快低端低效企业及
产能退出,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注重企业退出过程中腾退土地、
节能减排等成效,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资源空间。进一步加大钢
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力度,严禁建
设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责
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各市(区)人民政府
(管委会))
——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工作。坚持多管
齐下,精准治理“散乱污”企业(作坊)。按照“分级负责、无缝
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法关停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以“两
高一低”行业为重点,全面依法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
手续不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排污、存在安全隐患的“散
乱污”企业(作坊)。对符合产业政策但缺少治污设施和环保手续
的,要加强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治污能力,确保达标运行。各市、
区开展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提升行动,优化镇、村工业集
中区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规划水平低、产业层次低的工业
集中区,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入区。(责任单位:市“263”办、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各市(区)人民政
— 140 —
府(管委会))
(二)水环境治理行动
——严格落实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太湖水环境污
染治理环保部通报问题的整改工作。2018 年基本拆除太湖网围养
殖,2019 年全面拆除太湖网围养殖,同步清除围网区及周边水域
养殖底泥残留物。到 2020 年,太湖湖体(苏州辖区)高锰酸盐指
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 ii 类,总磷达到 iii 类,总氮达到 v 类。流
域总氮、总磷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 2015 年削减 14.13%和 13.76%。
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确保城区主要河湖不
出现大面积蓝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市市容市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省太湖渔管办,
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持续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按照阳澄湖作为饮用水
源地功能定位,采取入湖河道整治、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完善
预警监测体系、长效管控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提升阳澄湖水
质。到 2020 年,阳澄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及总氮达
到Ⅲ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常熟市、昆
山市、相城区、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加强重点河流湖泊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望虞河等引清河
流综合治理;开展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阳澄湖、淀山湖、
澄湖等重点湖泊保护,开展重要河湖岸线利用及保护规划编制工
作。实施《苏州市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2017—2019 年)》,加强
— 141 —
阳澄湖区域的科学调水引流,根据不同湖区需求进一步增加清水
补给来源,确保水源地安全,兼顾周边地区水质改善需求,形成
河湖有序流动相辅相成格局;整治阳澄湖区域及周边河道,畅通
引排出路,调整局部水系,削减污染入湖;重塑环湖生态屏障,
加强河湖生态清淤,打造健康生态河网;加强河湖沟通,配套湖
岸整治,巩固防洪屏障,提升防洪能力;完善环湖区域水质监测
站点,提升水质监控能力。实施《江苏省淀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
整治规划》,到 2020 年,淀山湖(江苏辖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
氮继续保持或优于 iii 类,总磷达到Ⅳ类,总氮达到Ⅴ类。加强流
域跨界断面水质管理,保障跨界河道水质安全。(责任单位:市水
利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加强城乡河道及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水系沟通,实施清
淤疏浚,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2018 年,整
治城镇黑臭水体 69 条,各地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
年全市城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施苏州城市中心区清水工程,
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从 92%提升至 97%,治理范围东至金鸡湖,
西、南至运河,北至沪宁高速,总面积约 100km2,力争经过三年
努力,采取控源截污、活水扩面、清淤贯通、生态净水四项具体
工程措施加上长效管理非工程措施,实现城市中心区水环境质量
的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风景
园林集团,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充分发挥环境标准
— 142 —
引领,通过依法治理、科技支撑、监督执法、完善政策等措施,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组织第三方评估排查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
偷排偷放等问题,切实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对检
查发现的环保问题,特别是超标排放问题,实行闭环管理,督促
企业建立整改台帐,按时整改到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市
(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大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减少
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
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化肥施用量较 2015 年削减
5%,农药施用量确保实现零增长,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学农
药、化肥施用总量较 2015 年削减 20%以上。巩固畜禽养殖禁养
区划定和关停成果,在限、适养区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和发
酵床养殖技术,全面规范限、适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小区)、养
殖专业户养殖行为,取缔非法和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小
区)、养殖专业户。加强畜禽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到 2020
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98%,秸秆综合利
用率达到 98%。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管控,落实水产养殖池塘
标准化改造、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水循环利用技术,到 2020 年,
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16 万亩,有效控制水产养殖业污染。
(责任单位:市农委,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
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管
— 143 —
委会)
(三)大气环境治理行动
——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 2020 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减少 760 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
65%以上,非电力等其他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降
低到 35%以下。在热电企业密集地区实施热电整合,2019 年底前,
基本完成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
合工作。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对所有耗煤行业各类新建、改建、
扩建、技术改造耗煤项目一律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或等量替代。推
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用煤行业及其他重点用
煤单位的以减煤为重点的节能工作,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
所有非电行业新增耗煤,一律实行煤炭消费量 2 倍及以上减量替
代。分类整治燃煤锅炉,禁止新建燃煤供热锅炉,2019 年底前
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点击下载
本文2018-03-15 09:05:16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603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