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贫困情况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8-01-27浏览:2766下载172次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及贫困群体生产、生活状况,区老促会、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党支部老促会党小组,会同区扶贫移民局、区民政局、区委老干部局联合成立调研组,近日对我区农村弱势群体贫困问题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多个乡镇开展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踏勘。通过目标乡镇自我调研、邀请弱势贫困户代表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分析总结的方式,对我区农村弱势贫困群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弱势贫困群体现状

我区作为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因为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和历史欠账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度大,返贫危险系数高。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总共38个,总人口5339人。其中去年摘帽5个村,共999人;今年计划脱贫17个村,共1300人;明年计划脱贫16个村,共1944人。截至目前,2017年脱贫攻坚的整体进度已完成100%,2018年我区全部贫困村摘帽,全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有望实现。

从产业发展来看,现有的贫困村主要以种植传统的茶叶、林竹、猕猴桃为主,其次辅以种植雪梨、蔬菜、油茶等经济作物,部分养殖奶山羊、肉羊、鸡、肉兔、猪等禽畜,存在经济来源单一、总量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增收动力欠缺,致富难度很大。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产品价格偏低、效益低下,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扩大的趋势,脱贫致富困难加大。

从基础设施来看,部分贫困村、组现有土路路基宽度、坡度、转弯半径等技术指标无法满足硬化标准,群众投入过大,一事一议难度大。贫困户住房多数仍不安全,异地搬迁贫困户负担不起,因承包地原因也故土难离。人畜饮水已经由以前的重建设向重管护转变,补助变少,农民投工投劳组织难度大。部分边远贫困村手机信号都无法覆盖,通信网络极为落后。

从劳动力资源来看,贫困农户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所得,所以贫困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了贫困村主力,加之生活条件很差,有能力的村民“外逃”,“空壳村”现象在贫困村尤为严重。

二、诸多因素造成农村弱势贫困群体的产生

(一)贫困人口分布广,边远贫困山区多。

我区位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为中低山地带,山地占全区总面积极91%。山林面积广,边远的自然村落多,分布不集中,十分零散。这些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原因,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基本维持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住房多为破旧的泥瓦房,居住条件极差,且年久失修安全系数低。比如多营镇龙池村因地处深山区,又位于芦山县与雨城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脱贫难度大。

(二)自然资源利用不够,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我区有丰富的水利、林竹资源,和一定储量的页岩气资源,少量的煤矿资源由于诸多原因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资源。水利资源对周边贫困农户增收的直接作用不明显,林竹资源又受限于不够完善的道路交通和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欠缺,不能产生对应的经济效益。个别山区贫困村交通落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也无法通过有线或者移动连接互联网,闭塞的信息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困难。

(三)产业发展还不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

我区贫困村主要以种植茶叶、蔬菜、水果等传统作物为主导,山区村主要以林竹和畜禽为主要生活来源,大多存在地块零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等问题,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传统优势产业茶叶,由于品牌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以及中部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群众认识藏茶、接受藏茶还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所产生的效益还需要大力提升。各贫困村虽然都制定了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和开发引进高效益产业的规划,但进度较慢,有些项目还停留在纸面上。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劳动力、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都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贫困村大多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两年来的努力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普遍只能采取租赁集体资产的单一形式,收入既少,又很不稳定,缺乏可持续性。

(四)教育、文化、医疗、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校点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大小班额分布参差不齐,每年自然减员教师(退休、死亡、辞职或调动)数量大,边远山区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开足开好课程难度大,农村学校进城区就读的经济压力贫困户难以承受。“家庭主要成员没有劳动能力”和“过重的家庭成员疾病负担”是农村贫困家庭面临的两大致贫原因,过半农村贫困家庭认为“就医费用高、看病贵”是就医的首要困难,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到城市就医交通不便、看病手续繁琐等也都困扰着农村贫困群体。同时贫困村也普遍存在文化体育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土专家”和农技人员人力不足,致富能人和带头人稀少。

(五)贫困农户和基层干部存在脱贫信心不足现象。

经过2年脱贫攻坚,目前剩余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产业发展滞后,是脱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多数已脱贫人口并未远离贫困红线,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差,极易因病、因学、因灾或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返贫,个别家庭始终难以摆脱“脱贫一返贫一再脱贫一再返贫”的怪圈,长期在贫困线上徘徊挣扎。因此一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贫困情况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