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汇报
(2018年1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36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万,辖11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2017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亿元。当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9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含民办5所),小学75所(含民办4所),教学点139个,特教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4979人,其中小学教师3602人,初中教师1377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4212名,其中小学在校生66146名、初中生18066名。
2014年,省政府确定我县于2016年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县对照省定标准自查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较大差距:一是布局调整滞后,城乡教育不均衡,农村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城区学校数量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择校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标准化学校数量少,当时,全县239所中小学(含39所教学点),只有25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其余学校在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和功能室等方面均不达标;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2016年,教师缺编达715人,师资老化、结构性不足等问题突出。鉴于以上原因,我县于2016年1月向市政府请示将迎检时间推迟到了2017年。
近两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彻底改变义务教育落后局面,尊重历史、正视现实,提出了“振兴**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自我加压、勇于进取,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全市教育强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实现均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倾力加快教育振兴步伐。坚持人民教育政府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全县整体布局,作为民生工作之首强力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学校资金、用地、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招聘等重大事项,在县级决策层面始终保持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整学校用地1080亩,化解了制约学校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激发活力干劲。2017年,县委、县政府采用公开比选的方式,从全县正科级单位党政“一把手”中优中选优,推选出了教育局长,遴选5名青年副科级干部进入教育局班子,实现“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比选30余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校长队伍,将县一中、职教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实现“让热爱教育的人管理学校”,教育队伍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干劲。三是推进协调联动。明确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职责,把支持教育纳入县级考核目标,对96个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创新实行了县、乡、局、校“四位一体”分包责任制,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保障了学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部实现。县财政将教育资金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投入缺口多大、无论财政压力多大,优先保障教育的力度只增不减、优先投入教育的比例只增不减,“三个增长”全部实现。2014-2016年县财政义务教育经费分别投入3.8亿元、4亿元、5亿元,逐年增长且增比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生均义务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年平均工资2014—2016年分别为44979元、63119元、68997元、74937元,保持逐年增长,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平均水平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
(三)大力度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紧紧围绕“抓均衡、促公平”这一重心,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出生变动趋势、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聘请人民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县基础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特殊教育抓突破”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到2020年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合为106所(城区26所),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县。二是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我县坚持“真金白银”办教育,科学实施“城市增容、农村提质、学校强体”工程,2014年以来,累计筹措资金12.3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图书仪器装备。仅2017年就投入资金7.5亿元,其中,总投资1.66亿元的新实验二小等3所城区小学和27个乡村学校建设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了55人以下;投资4020万元装备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和图书,全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实现了由“普及化”向“现代化”的转变;另外,总投资4.65亿元的新一中教育园区和首批城乡教育综合发展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905万元的苏家庄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上述在建及启动项目今年均可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将达到75所,城乡办学条件将实现质的改变。三是建立教师补充和管理机制。落实教师“退一补一”机制,四年来,克服财政和编制压力,累计招录教师626名教师,其中2017年,按照公开招录、阳光操作、按需选岗的办法,分两批招录了360名教师,重点充实到乡村学校,实现“让喜欢教育的人当老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2018年将再招录200名教师(指标市已批复);同时,积极申请顶岗实习教师,四年来共争取278名,全县师资配置基本合理;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完善了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使用、考核、奖惩机制,激活了教育队伍的正能量;同时,加强氛围营造,2017年我县隆重举办了“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宁中开学典礼”,我和县四大班子主管领导及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办教育和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大力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5a学校创建为抓手,推动各中小学校在硬件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全面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京津教育高地,创新实行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五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足球、书画、武术、京剧、鼓乐特色学校,书法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华英双语小学被评为河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双井中心小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近日,承办了河北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会,促进了内涵发展,为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础。
(四)关爱特殊群体,实现教育公平。一是实行“阳光招生”。落实划片招生和免试入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待遇,保障了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关爱弱势儿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2014—2017年,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2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万余人次,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完善结对帮扶、家校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特殊教育。优先保障特殊教育,投资420万元加强特教中心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立了完善的“三残”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制度,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率92.3%。四是规范教育行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快慢班”,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全县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8%。
虽然我县近年来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些成绩得益于省政府督导评估工作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会诊把脉;得益于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在此,再次对各位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关心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谋划
对照与国家和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县还有的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需加大。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要求,教育资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渠道还需进一步丰富。二是基础设施仍需提升。学校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还有一定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还需进一步增加。三是教师队伍仍需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师资配备和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县决定以此次督导评估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投入抓建设。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今明两年,完成33个城乡教育综合发展项目和苏家庄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标准化学校;完成李家营中心小学等6所乡镇小学的建设,补齐乡镇学校基础建设短板;完成中曹中心学校的迁建,新建北部新区小学等6所小学,按需完成城区扩容,全县班容量降到50人之内,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打下基础。二是持之以恒抓队伍。严格落实“退一补一”的教师补录机制和新增教师向偏远地区倾斜的政策,夯实校长教师两个队伍建设,继续优化奖惩机制,保持加压奋进、务实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势头。三是狠抓管理促提升。以“5a”级学校创建为抓手,重点实施“精细化管理、美丽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等四项工程,到2020年创建30所5a级学校,打造10所市级精品学校、2所全省知名的品牌学校,建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教育事业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孩子的未来、**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振兴**教育我们仍然在路上。展望未来,我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全力构建“均衡、优质、特色、活力”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汇报
(2018年1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36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万,辖11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2017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亿元。当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9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含民办5所),小学75所(含民办4所),教学点139个,特教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4979人,其中小学教师3602人,初中教师1377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4212名,其中小学在校生66146名、初中生18066名。
2014年,省政府确定我县于2016年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县对照省定标准自查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较大差距:一是布局调整滞后,城乡教育不均衡,农村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城区学校数量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择校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标准化学校数量少,当时,全县239所中小学(含39所教学点),只有25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其余学校在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和功能室等方面均不达标;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2016年,教师缺编达715人,师资老化、结构性不足等问题突出。鉴于以上原因,我县于2016年1月向市政府请示将迎检时间推迟到了2017年。
近两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彻底改变义务教育落后局面,尊重历史、正视现实,提出了“振兴**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自我加压、勇于进取,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全市教育强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实现均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倾力加快教育振兴步伐。坚持人民教育政府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全县整体布局,作为民生工作之首强力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学校资金、用地、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招聘等重大事项,在县级决策层面始终保持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整学校用地1080亩,化解了制约学校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激发活力干劲。2017年,县委、县政府采用公开比选的方式,从全县正科级单位党政“一把手”中优中选优,推选出了教育局长,遴选5名青年副科级干部进入教育局班子,实现“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比选30余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校长队伍,将县一中、职教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实现“让热爱教育的人管理学校”,教育队伍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干劲。三是推进协调联动。明确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职责,把支持教育纳入县级考核目标,对96个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创新实行了县、乡、局、校“四位一体”分包责任制,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保障了学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部实现。县财政将教育资金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投入缺口多大、无论财政压力多大,优先保障教育的力度只增不减、优先投入教育的比例只增不减,“三个增长”全部实现。2014-2016年县财政义务教育经费分别投入3.8亿元、4亿元、5亿元,逐年增长且增比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生均义务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年平均工资2014—2016年分别为44979元、63119元、68997元、74937元,保持逐年增长,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平均水平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
(三)大力度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紧紧围绕“抓均衡、促公平”这一重心,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出生变动趋势、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聘请人民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县基础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特殊教育抓突破”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到2020年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合为106所(城区26所),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县。二是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我县坚持“真金白银”办教育,科学实施“城市增容、农村提质、学校强体”工程,2014年以来,累计筹措资金12.3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图书仪器装备。仅2017年就投入资金7.5亿元,其中,总投资1.66亿元的新实验二小等3所城区小学和27个乡村学校建设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全县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了55人以下;投资4020万元装备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和图书,全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实现了由“普及化”向“现代化”的转变;另外,总投资4.65亿元的新一中教育园区和首批城乡教育综合发展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905万元的苏家庄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上述在建及启动项目今年均可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将达到75所,城乡办学条件将实现质的改变。三是建立教师补充和管理机制。落实教师“退一补一”机制,四年来,克服财政和编制压力,累计招录教师626名教师,其中2017年,按照公开招录、阳光操作、按需选岗的办法,分两批招录了360名教师,重点充实到乡村学校,实现“让喜欢教育的人当老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2018年将再招录200名教师(指标市已批复);同时,积极申请顶岗实习教师,四年来共争取278名,全县师资配置基本合理;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完善了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使用、考核、奖惩机制,激活了教育队伍的正能量;同时,加强氛围营造,2017年我县隆重举办了“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宁中开学典礼”,我和县四大班子主管领导及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办教育和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大力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5a学校创建为抓手,推动各中小学校在硬件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全面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京津教育高地,创新实行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五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足球、书画、武术、京剧、鼓乐特色学校,书法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华英双语小学被评为河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双井中心小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近日,承办了河北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会,促进了内涵发展,为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础。
(四)关爱特殊群体,实现教育公平。一是实行“阳光招生”。落实划片招生和免试入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待遇,保障了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关爱弱势儿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2014—2017年,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2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万余人次,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完善结对帮扶、家校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特殊教育。优先保障特殊教育,投资420万元加强特教中心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立了完善的“三残”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制度,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率92.3%。四是规范教育行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快慢班”,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全县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8%。
虽然我县近年来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些成绩得益于省政府督导评估工作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会诊把脉;得益于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在此,再次对各位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关心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谋划
对照与国家和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县还有的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需加大。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要求,教育资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渠道还需进一步丰富。二是基础设施仍需提升。学校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还有一定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还需进一步增加。三是教师队伍仍需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师资配备和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县决定以此次督导评估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投入抓建设。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今明两年,完成33个城乡教育综合发展项目和苏家庄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标准化学校;完成李家营中心小学等6所乡镇小学的建设,补齐乡镇学校基础建设短板;完成中曹中心学校的迁建,新建北部新区小学等6所小学,按需完成城区扩容,全县班容量降到50人之内,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打下基础。二是持之以恒抓队伍。严格落实“退一补一”的教师补录机制和新增教师向偏远地区倾斜的政策,夯实校长教师两个队伍建设,继续优化奖惩机制,保持加压奋进、务实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势头。三是狠抓管理促提升。以“5a”级学校创建为抓手,重点实施“精细化管理、美丽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等四项工程,到2020年创建30所5a级学校,打造10所市级精品学校、2所全省知名的品牌学校,建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县。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教育事业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孩子的未来、**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振兴**教育我们仍然在路上。展望未来,我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全力构建“均衡、优质、特色、活力”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汇报
点击下载
本文2018-01-02 15:19:24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401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