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区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衢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衢江实际,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强化资源整合,通过“集中迁建、旧村改造、自主建设、危房改造、上坡进林”等模式,扎实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下面,就我区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推动
区委、区政府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摆上重要位置。同时,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 4月份区委书记率区有关部门深入到上方镇立模新村、廿里镇塘底村、高家镇中央徐村等农村住房改造重点村,听取工作汇报,现场解决问题,落实措施,部署推进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多次深入到大洲镇东岳小区、廿里后山小区、黄坛口乡摇篮小区等重点农房改造建设迁建点现场解决问题。原常务副区长和副区长多次深入到村实地调研,帮助和协调解决农房改造建设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房改造建设。
二、典型示范,强化点面结合
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总抓手,通过试点先行和经验推广,强力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从“旧村改造、下山脱贫、城中村搬迁”等不同角度选择试点示范,确定“一镇三村五小区”为全区农房改造建设重点,一镇(廿里镇),三村(廿里镇塘底村、后溪镇庭前村、高家镇中央徐村),五小区(后山小区、摇篮小区、立模小区、新屋里小区、东岳小区),通过落实责任,制定方案,同时给予政策扶持,强化项目的实施,推动农房改造建设的试点示范。如廿里镇塘底村(新村自然村)、高家镇中央徐村(郑家滩自然村),现有农民住房大部分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平房旧房,列入农房改造建设试点村后,区财政先后落实扶持资金257万元,区农办、移民办、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落实项目帮扶建设资金160余万元。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旧房拆除和新房建设任务,完成旧房拆除面积9705平方米,新房建设面积14700平方米,建设道路硬化2203米,宅基地收储面积18863平方米。
三、优化布局,强化规划引领
坚持规划引领,紧紧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和集镇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了衢江区城乡一体化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按照“合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从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村集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出发,开展村庄规模调整,全区从506个行政村调整为271个,调减幅度为46.4%;在完成村庄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前,已完成村庄规划修编130个。在此同时,结合“村庄整治、下山脱贫、宅基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村庄建设规划、下山异地脱贫安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做到“无缝对接”,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提供了规划前提和发展空间。
四、整合资源,强化建设合力
坚持以要素资源整合为抓手,集中力量,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统筹整合移民后扶、农民饮用水、下山脱贫、村庄整治、通村公路、新社区建设、生态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着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2011年,全区共投入村庄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绿化、亮化、农民饮用水等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17039万元,为有效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注入活力。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旧房改造建设农户15259户(含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5529户),改造面积325.3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5925户(含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900户),改造建设面积106.9万平方米。一是结合异地下山脱贫农户安置,推动农民公寓式和联建式住房
***区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本文2017-12-04 09:46:20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