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二〇一〇年三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主要是落实年初我们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步伐,细化目标,使2010年成为我区“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年、农产品加工招商年、现代农业发展年”。刚才,我们参观了我区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的典型,总体上来说,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地区的、特别是与真正的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下面,我就发展我区现代农业,谈两点想法: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改革开放以前,曾把现代农业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尤其强调农业的机械化。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通常用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来概括现代农业,尤为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作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从现代农业包含的内容和实现的途径看,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土地经营规模化。规模化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素投入集约化。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它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集约化地投入要素,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状况,实现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资源产出率,不仅土地产出率高,水和其他资源产出率也很高。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了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现代农业具有明显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性特征。
(三)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区域和领域几乎所有农产品全部用于出售,商品率接近100%。
(四)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它在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不但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据有关组织对15个发达国家综合评估,由于科技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4吨,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20倍和14倍。
(五)产业经营一体化。现代农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农户通过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市场主体,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经营一体化使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业与工业的利润率接近,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二、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
(一)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现代农业作为先进产业形态,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土地流转,只有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才能促进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加快土地流转,当务之急,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确目标。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是前提。2009年,全区上下扎实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坚持保护农民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06万亩,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今年,各乡镇(街道)要以“学习苏北创新业、追赶先
在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7-11-28 12:55:31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