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组织曾发起“部分官员不作为真实原因”调查,基于8896份公众样本,其中:71.7%的受访者在与干部打交道办事时经常有“为官不为”的切身体验;“为官不为”现象发生在“县级部门”占47.1%,“乡镇部门”占23.5%。可见,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目前,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持续加强对“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并与深入整治“四风”、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从严治党有效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为官不为”的表现
在问卷调查中,“为官不为”选项较多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工作拖拉,执行力不够”、“能力不足,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等。概括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懒政型。一是“安于现状”。部分干部缺乏吃苦耐劳的韧性,寄希望于论资排辈,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逐步滋生惰性,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二是“随波逐流”。全面从严新常态下,激励干部的方法,尤其是物质激励的方法受到限制,部分提拔无望的干部走入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误区,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随波逐浪。
2.畏政型。由于干部管理问责更严格、制度建设更规范、组织和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干部害怕“多做多错”,遇到矛盾绕道走,不敢担当;还有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工作中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该怎么干,怕踩红线,放不开手脚。譬如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以前千方百计地主动争资金、跑项目,而现在认为“人情钱”没了,干脆不跑也不争了。
3.庸政型。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知识结构老化,工作方法陈旧,工作效率低下,出现了本领“恐慌”。工作中往往把自己当做“传话筒”,上级有任务“照本宣科”,群众有情况“如实上报”,站起不能讲、坐下不会写,本职工作不想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缺乏创新能力,打不开工作新局面。
4.误政型。少数干部“心有旁骛”,人在心不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心只想如何“往上走”。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干的却不是踏踏实实的本分工作,而是想着如何“多快好省”地为自己博得显著政绩,不切实际地大搞“面子工程”。
二、“为官不为”的成因
“为官不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干部主观方面原因,又有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通过梳理归纳,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不坚。部分基层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思考,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反映在思想上,依然存在
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本文2017-06-20 07:45: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790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