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7-06-20浏览:2979下载261次收藏

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组织曾发起“部分官员不作为真实原因”调查,基于8896份公众样本,其中:71.7%的受访者在与干部打交道办事时经常有“为官不为”的切身体验;“为官不为”现象发生在“县级部门”占47.1%,“乡镇部门”占23.5%。可见,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目前,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持续加强对“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并与深入整治“四风”、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从严治党有效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为官不为”的表现
    在问卷调查中,“为官不为”选项较多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工作拖拉,执行力不够”、“能力不足,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等。概括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懒政型。一是“安于现状”。部分干部缺乏吃苦耐劳的韧性,寄希望于论资排辈,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逐步滋生惰性,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二是“随波逐流”。全面从严新常态下,激励干部的方法,尤其是物质激励的方法受到限制,部分提拔无望的干部走入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误区,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随波逐浪。
    2.畏政型。由于干部管理问责更严格、制度建设更规范、组织和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干部害怕“多做多错”,遇到矛盾绕道走,不敢担当;还有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工作中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该怎么干,怕踩红线,放不开手脚。譬如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以前千方百计地主动争资金、跑项目,而现在认为“人情钱”没了,干脆不跑也不争了。
    3.庸政型。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知识结构老化,工作方法陈旧,工作效率低下,出现了本领“恐慌”。工作中往往把自己当做“传话筒”,上级有任务“照本宣科”,群众有情况“如实上报”,站起不能讲、坐下不会写,本职工作不想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缺乏创新能力,打不开工作新局面。
    4.误政型。少数干部“心有旁骛”,人在心不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心只想如何“往上走”。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干的却不是踏踏实实的本分工作,而是想着如何“多快好省”地为自己博得显著政绩,不切实际地大搞“面子工程”。
    二、“为官不为”的成因
    “为官不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干部主观方面原因,又有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通过梳理归纳,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不坚。部分基层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思考,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反映在思想上,依然存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机关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