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熊正良
毛泽东同志讲过,“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及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作为执政党,可以也应该运用政权体系、公共管理体系、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去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问题,去带领群众实现预期目标。对执政党来说,这是群众路线更重要的体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集中体现着我们党在各个方面的正确主张,而且也高度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依据和准绳。但是,怎样把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具体而言,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至少要始终坚持和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原原本本地传达贯彻,让群众熟悉和了解党的政策。这是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因此,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仅仅让各级领导干部知道是不行的,还要让广大群众知道,并且都能懂得,都能掌握。群众熟悉、了解和掌握了党的政策,就会有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广大群众齐心来做,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比较好开展了,我们的事业也就比较容易办了。由此可见,把党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广大群众见面,原原本本都交给广大群众,这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无须费多大力气。但就是这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事情,在少数地方却成了严重问题。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掌握党的政策是干部的事情,群众懂不懂无所谓。甚至认为一旦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自己的“土政策”、“土制度”就不显灵了,因而向群众宣传政策在他们那里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以致造成政策棚架现象,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甚了解,甚至受网络空间及其自媒体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的曲解和误读,使群众对党的政策产生种种错觉和抵触情绪。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高度注意。首先,要带头学好党的政策文件,全面系统地掌握文件内容,把学好文件和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增强自觉宣传政策的自觉性。其次,要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不断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其三,要教育干部在与群众打交道时,自觉做到宣传政策,解释政策,积极主动回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政策问题,组织干部群众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其四,要重视加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除办好传统宣传阵地外,重点办好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平台等新媒体,拓展政策宣传渠道。其五,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的政策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规定,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迅速及时地、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
二是耐心细致地说服疏导,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党的政策。这是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思想基础。党的政策是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针对社会问题以及某些具体问题提出来的具体对策,是对群众中正确意见的概括和提高,它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因而它是能够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由于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要求群众完全懂得并自觉接受党的政策,又往往是一个逐步统一思想认识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对群众进行启发和引导,把大多数群众的觉悟提高到党的政策所要求的水平上来,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党的政策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同群体和群众对政策理解的越深,执行的自觉性就越高。领导经验表明,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有些问题看起来群众意见很大,但只要领导干部把工作做到家,群众是能够解除疑虑、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政策的。可是,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出现了一些用行政命令和经济手段代替思想教育工作的倾向,群众有想不通的地方,不是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和引导,而是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发号施令,或者单一用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得党的许多政策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这样,不仅使党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得以贯彻落实,影响了改革发展事业,而且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分析其中原因,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除了缺乏具体的工作办法外,根本的还是没有坚持或者
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本文2017-03-10 09:22:19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