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7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17-02-16浏览:2711下载237次收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16日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夏林茂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的五年,是石景山区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绩、实现历史性转折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继承和发展crd战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并大力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八个高端体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比2011年提高43.4%,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1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年均增长17.6%,增幅居全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4亿元,年均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245元,年均增长9%,超过经济增长幅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68.1%,降幅居全市首位。经过五年的拼搏努力,我区全面深度转型胜利走出低谷,进入到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主动融入大局,治乱疏解建高端成效显著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持续做好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后续工作,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47万人,全面关停京能、高井两大燃煤电厂,建成亚洲最大的西北热电中心,以首钢、电厂为代表的百年重工业基地实现彻底转型。在全市率先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淘汰疏解低端产业,关停工业企业11家,清理整治非法砂石厂14家,拆除清退市场32处。全面打响治乱疏解攻坚战,集中开展3次“亮剑行动”,528个大杂院已完成91%的清理整治任务。制定并严格执行控制人口规模工作方案,强化街道和部门双调控机制,关停22个非法幼儿园,清理139处地下空间,拆除672处群租房,常住人口今年实现由升转降,比年初减少1.7万人,控制在63.5万人以内。加强与唐山、保定等地区的对接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高端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全力应对产业空心化,充分发挥政策集成优势,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8%,对财政的贡献率为85.6%,经济成功升级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首要的突破口。严格落实“五个典范”标准,建成北京首个、全国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京西商务中心,一批符合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的精品力作全面推进,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具魅力的城市新形象。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西绿东引”工程,建成莲石湖、长安绿轴等绿化美化项目,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3%,绿色生态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亮丽的金名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民生家园建设,民生支出逐年递增,五年累计达到268.8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73.1%,居民群众享有了更多获得感,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二、加速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北京保险产业园落户我区,建立全市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吸引光大信用卡中心、中保信、天安人寿等一批优质金融企业入驻,成为全区税收贡献的龙头,发起设立爱心人寿保险公司,实现了我区参股持牌金融机构零的突破,2016年现代金融产业预计实现收入812亿元,年均增长115%。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收入1250亿元,年均增长17.5%,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收入360亿元,年均增长12.5%。商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全市首个商业保理试点,集聚商业保理企业50余家,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6年商务服务产业预计实现收入647亿元,年均增长22.7%。旅游休闲产业特色发展,世界旅游城市体验中心、莲石湖旅游项目投入运营,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批3a级旅游景区,2016年旅游休闲产业预计实现收入41亿元,年均增长8%。 “一轴三园”重点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长安金轴”影响力不断扩大,京西商务中心主体完工,现代金融产业基地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要素集聚区,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强力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648地块主体结构封顶,637等四个地块实现上市,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完成。中关村石景山园加快建设,园区面积从3.45平方公里扩大至13.34平方公里,新建点石商务中心等产业载体78.5万平方米。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扎实推进,加强与首钢的战略合作,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研究落实42项具体工作,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侨梦苑”项目正式落地,西十筒仓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北京冬奥组委首批工作人员顺利入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实施石景山服务“118”行动计划,制定出台“1+n”系列政策体系,建立以贡献配置资源的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联络员和订单式服务等措施,坚持招优引强,五年来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2982家,亿元以上企业282家。三、注重建管并重,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规划龙头作用有效发挥。认真核算土地、规划、投资、人口四本账,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八个高端体系”专项规划和“长安金轴”、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等空间发展规划,完成北辛安、西黄村棚户区等32个项目控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把握土地开发和入市节奏,16个项目共77.7公顷土地完成上市交易,交易额超过311.7亿元,建筑规模达211.3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批优质载体。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长安街西延、苹果园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s1线、m6线开工建设。区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实施22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规模近千亿元。市政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34条,实施大中修工程121项,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热、供水、排水系统纳入全市大管网,永定、石莲两座变电站投入使用,13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线完成更新改造,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增设停车位30701个,调整优化公交线路33条,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07个、新增自行车3000辆,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备案核准704个,建成北京市最大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绿色交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在9个老旧小区试点准物业管理,完成134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工作,开展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建成22条精品大街和8个重点区域景观提升项目,城市形象显著改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智慧石景山”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深度融合。四、强化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绿化美化成效明显。牢固树立“融合山水谋发展”理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全面启动“西绿东引”工程,加快推进长安绿轴等162个绿化美化项目,实施36处公共绿地和58条道路绿地的建设改造工程,绿化面积超过50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平方米,居城区第一,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执行“压煤、控车、降尘、治污”措施,投资107亿元实施50件环保实事,pm2.5累计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4.5%,二氧化硫排放稳定达标,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单位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民用散煤治理工作,压减燃煤552万吨,占同期全市压煤总量的42.7%,提前一年基本建成全市第三个无煤区。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编制水系景观规划方案,实施永引渠等3条生态廊道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重新调整和划定工作。投资4.08亿元,完成人民渠首钢段、北八沟等4条中小河道治理,建成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整治14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59项防汛消隐工程,水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坚持民生优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就业5.7万个,社会保险收缴率达98%以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投资4.28亿元完成693项便民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4.91亿元实施448项济困工程,救助108.4万人(户)次。建设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18857套(其中从房山、大兴等区外筹集4000余套),廉租房应保尽保率达到100%。推进东下庄、西黄村、西井、北辛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573栋居民楼、25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任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教育发展格局,新增学龄前学位5400个,引进北大附中、附小和北师大附中等市级名校,201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全市排名第一,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三个医疗联合体,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社区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动区文化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取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市运会参赛任务,建成138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推进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建立区街两级社会治理委员会,形成区街居三位一体的治理服务体系。设立每个街道1000万元民生家园建设资金和每个社区50万元“党建统领服务群众经费”,统筹规范20类街道协管员队伍,创建92个“六型社区”,建立149个社区议事厅,建成69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达标率实现100%。本着“做得更好、争优创先”的目标,积极支持中部战区、陆军领导机关、北京军区善后办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行公共管理综合保险试点,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安保网络,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六、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聚焦城市管理弊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建统领、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社会综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成为全市唯一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和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区,具有石景山特色、符合首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改革试点经验被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信访代理制改革深入推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推行信访代理制,构建“三级代理”工作格局,实行信访积案“五个一”包案制度,推进街道信访代理平台建设,形成全覆盖的信访工作体系,受理群众信访件次、人次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65%、56%,其中集体访分别下降63%、75%,“六个之家”建设成效显著,改革成果被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20条意见》。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消42项审批事项,在全市率先试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全市首个电子化企业信用档案库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开展“营改增”扩围。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12个农工商公司改制工作全部完成。实施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规划,组建保险产业园公司和石泰基础设施公司,国有企业服务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民营企业超过2万家,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制定出台《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十项具体改革措施,打造居家养老“老街坊”“9110”品牌模式,建成8个街道养老照料中心、1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被认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七、突出务实高效,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按照区委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和运用干部实绩档案,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督查考核和行政问责,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区委《关于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区领导责任制,开展集中答复,实行闭环式管理,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18件、政协委员提案731件,办成率大幅提高,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9.8%。深入推进政府协商,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意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198次,集体研究重要问题769个,完善政府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与2011年相比“三公”经费下降25.6%。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普法、统计、档案、民防、保密、外事和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和侨务等工作深入开展,对口援助和交流工作顺利推进。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全区上下励精图治、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部队和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五年不平凡的转型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把人民幸福作为首要标准。面对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必须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把社会关切当作政府决策的第一信号,坚持把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力办好合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认真解决群众住房就业、交通出行、入学就医、身边环境等实际问题,让全区人民更加真切感受到发展的变化,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必须把高端绿色作为奋斗目标。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以“八个高端体系”建设为路径,以“五个典范”为标准,以治乱疏解建高端为突破口,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努力把石景山区建设成为有山、有水、有城、有业、宜居的高端绿色之城。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制约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最大限度释放高端绿色发展的潜力。 ——必须把依法治区作为基本方略。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区理念,与时俱进提高法治水平,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法治思维加强社会治理,营造人人守法、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必须把党建统领作为根本保证。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7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