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孩子,让我在书中等你(区级教育局长)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16-10-25浏览:2076下载169次收藏

孩子,让我在书中等你  

文/王祥奎

我是一名西北边陲城市区级教育局局长,也是一名默默奉献、点亮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追梦人……  

我从一线教育一路走来,走向教育局长的舞台。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在校长及教师工作会上,我不止一次对他(她)们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并适合斯文的、高贵的阅读。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选择雅致的阅读内容,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打好精神底子,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点灯人……  

2011年,组织任命我为中区教育局局长,上任即日起,“如何把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的面前,让书香浸润童年。究竟走那条合适的路子才能为孩子们成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成为我思虑的焦点。2011年到2013年的探索、实践,中区教育在“儿童阅读”这个领域坚持走有中区特色、儿童特色的阅读之路。直到2013年底,我首次接触“亲近母语”教育机构,此教育机构提出的理念及教学方式,更加坚定了我的追寻。2015年6月,我根据中区教育的实际,将“点灯人行动”引进中区,率领一线教师深入实施“阅读地平线”计划——  

我是一个阅读者  

我的童年是在古城西宁渡过的。西宁虽说省会城市,但那时的西宁与其他城市相比,堪称为城市中的乡村,那时,精神食粮少之又少,每每得到一本书,我如饥似渴,有时秉烛夜游,但更多的时间是守在收音机旁,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孙进修的小喇叭节目是我最好的童年启蒙。虽说我阅书几多,但现在与同事、校长、老师谈及阅读,我心中始终有一种遗憾挥之不去——在童年,一个人阅读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我没有成为最好的读者……  

自上学之日起,《少年文学》、《西游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籍成为我最忠实的伙伴。有时为了得到一本书,父母给的零花钱舍不得花;有时为了尽快读完从同学处借来的书,常常秉烛夜游,不知多少次,被老师拿走书,不知多少次,因躲在被窝里看书而被父母严厉责骂……  

之后的岁月中,阅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种习惯,阅读也给我的灵魂许多悸动的快乐,阅读也就成为了我生命中幸福醉情的窗口,徜徉书籍,书中缜密的逻辑、深奥的思想、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成为了相伴我此生的挚友。阅读,开启了我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我的思想纵横捭阖,通向伟大的心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我要在困难面前树立信心,多年以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秘密》和《吸引力》,它总能给我带来正能量,让我学会与这个宇宙和平相处。潜心于《百年孤独》、《穆斯林的葬礼》、《围城》的日子里,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托玛斯.肯皮斯的那句话:“我曾四处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的思辨,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促人警省,益人心智,伴我成长;2014年我再度捧起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让她明白: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与快乐的真谛——“相信自己能飞!”、“宽恕众生,无论他有多坏,放下一切,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改变,从阅读开始”。记得从事教书育人的岁月里,朱永新的从教经验,成为我教师生涯成长的原生气息探索的动力,几度春秋也引来了声声回应。工作之余,我精读《给教师的建议》同时,还不断延伸我的阅读触角,涉猎《帕夫雷什中学》、《要相信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还原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苏霍姆林斯基。为了使自己在育人的路上昂首前行,马卡连柯的《儿童教育讲座》、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等不同意识形态下对教育的本源认识的书籍,构建了她的知识背景和话语结构。阅读不仅改变了我,而且影响了我的学生,每当看到孩子们稚嫩地行走于文字中,那深深浅浅的脚印,那磕磕绊绊的步履,阅读这架心灵的飞翔机载着幼小的心灵走向梦想的极地,阅读的光合作用使他们的生命也就变得蓬勃葱茏、气象万千,我真切地感到了生命的充实。在此时,苏霍姆林斯基那“读书,读书,再读书”的深情呼唤使我有了浇灌生命之花的淙淙源水与活力,也让我在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大受裨益——阅读,让我的课堂语言不再是一杯白开水,让知识的拓展不再是捉襟见肘,让问题生成不再尴尬难堪,阅读也成为一扇我欣赏春天蓓蕾的醉情窗口。  

我是点亮师生心灵明灯的引路人  

 “究竟走那条合适的路子才能为中区的孩子们成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从事过多年一线教育的我,始终忘不了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话:“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从事过多年政府行政工作的我也深知: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通过回顾原点的教育,使人逐渐从孤独的自我中走出来,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生活、生活经验,使人得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并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效的联接,从而获得与人类普遍性的内在关联。  

基于这样的思想,2012年我向局领导班子提出了“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到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的办学目标与理念,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我带领大家大胆改革,并坚守“让教育回归原点”这条教育改革的底线,探索出了一条“规范+特色”的办学模式,且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转变观念,打出了一套教育人才培养的组合拳,使中区教育工作逐渐突破瓶颈,走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校长、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改革中,我意识到,只有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是教育人才队伍成长的关键,只有点亮校长、教师心灵的明灯,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  

自2012年以来,我和班子成员精心规划,中区教育成立了“城中区教育发展智囊团”,变引才为引智。在“为我所用”柔性引才观念下,我们聘请北京、南京等地的十余位著名专家。名师为中区教育出谋划策、传道授业。在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前瞻的教育视野洗礼下,教师们激活了创新思维和教育热情。首先,我们实施了 “全国名师带徒工程”,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师赴外“拜师学艺”,知名教育家常丽华、孙双金、张齐华等智囊团成员不计报酬,利用三年时间为中区培养了12名“成长中的名师团队”核心学员,如今,学员们学成归来在中区的 21 所学校做全课程实验,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中区生根发芽。同时,我们又倾情倾心实施了“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在《当代教育家》杂志社的帮助下,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媒体优势,国内一些优秀的教育专家为中区的12位优秀青年校长担任到时,为校长们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在这区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联动效应。为了让成长变得更加扎实。我区开展了“校长有约”“发现之旅”,由校长们轮流做好的的主讲人,分享工作中的智慧、教育感悟、管理经验;打破会议常规带领校长们到区内兄弟学校观摩教研,极大地激发学校管理者的现场学习力和深度思考力。  

“发掘‘厚德、智慧、共进’的教师团队文化,‘健康、个性、友善’的学生文化,让中区教育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为此,我与局党委班子一道研究,与区属校长一道商榷,请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区教育的特色化道路,科学实施了“星火计划”,每个人才培养工程中的核心人员边学边带徒,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形成米诺骨牌效应,引领中区更多教师向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发展。  

“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修专业深度,立文化高度”。所谓了实现中区教育以文化人,走中区教育的个性化道路。  

 2012年,我区成立了首个“聚焦国学”社团,邀请青海师范大学左可厚教授为我区教师系统讲授《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之后相继成立了礼仪、羽毛球、瑜伽等四十多个教师社团,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和有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孩子,让我在书中等你(区级教育局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