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对策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6-05-08浏览:2772下载277次收藏

浅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对策建议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茶这些看似小事的琐碎事,都是“大事”,处理这些事,稍有不当就会受到他们的误解,工作压力较大。但基层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不足,干部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晋升渠道窄等问题。我县干部也同样长期处在这种境遇,但绝大多数干部仍能做到任劳任怨、勤勉履职,作风面貌总体较好。特别是市委推行了民情日记、挂牌上岗、民事代办、当日接待、去向公示“五项制度”,广大干部积极响应,干部的精神状态、岗位职责、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置于了社会监督之中,“为官不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干部作风为之一变,受到了群众好评。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零容忍”的高压反腐态势、“八项规定”和新《准则》《条例》的实行、反“四风”的持续发力和限权问责的推进,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持续转变,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明显好转,赢得了党心民心。然而,党员干部中却也滋生了“官不聊生”思想,出现了“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庸、懒、避、散”:一是碌碌无为“庸”,表现在思想平庸、能力平庸、工作平庸;二是敷衍了事“懒”,表现在工作推动“慢”、推诿耍滑“耗”、拈轻怕重“挑”;三是不敢担当“避”,表现在避事、避责、避难、避险;四是消极怠工“散”,表现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精神状态欠佳、纪律涣散,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干部长期习惯于松松垮垮、“混日子”、做“太平官”,于是对日益勒紧的纪律绳子、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感到很不适应,纷纷感叹“为官不易”;二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进取意识减退,“船到桥头车到站”惰性思想作怪;三是干部选任、考核、激励、淘汰等体制机制存在短板;四是少数干部存在“升官发财”思想,随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职务得不到不正当晋升、隐形收入被削减、公车不能私用等,导致心理失衡,感觉“当官没劲”,从而不愿“为”。
勤而不廉会出事,廉而不勤易误事。如果说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是腐败,那么,不作为、图安逸、偷奸耍滑,只拿薪酬不干活的“为官不为”问题同样也是一种腐败。因为它“腐”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责任和信任,“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机遇。“为官不为”影响极坏、危害巨大,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解决这一不良问题,个人认为要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等各个方面综合施策,促进干部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下面,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自己平时思考,浅谈五点治理建议。
一、注重教育引导,筑牢思想根基
“为官不为”的病根,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思想“贫血”、精神 “缺钙”,必然导致行动乏力。“输血”“补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对策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