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增强全社会的创造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其中社会救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重大,它体现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中,体现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中。
近年来,我市逐步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市社会救助实际运作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社会救助工作尚未覆盖全体困难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数量大量增加,目前,已近300万,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流动人口已经接近或者超过本地户籍人口。但我市现有的常规救助政策均未把外来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当流动人口中的困难群体发生疾病、事故意外等困难时,得不到政府的及时救助,成为了一个“边缘”群体,影响了社会稳定。
二、社会救助联动机制不够顺畅。目前我市的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由于部门分割,导致社会救助缺乏联动机制。各部门单位都按照各自的工作对象展开,缺乏统一的协调,在实施救助工作中容易造成无人救助的救助工作盲区。如“三无”病人、弃婴的救治和安置就缺乏规范的程序,而处于无序的状态。往往是这些病人和弃婴送到医院,医院进行救治,而后续工作就无人进行监管,不但增加了医院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安置工作。
三、社会主动参与社会救助意识不强。社会力量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但目前我市社会捐助尚未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公众捐赠意识尚且不强,多数群众认为捐赠是富人的事,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氛围还不够,导致我市社会救助资金来源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资渠道少、数量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
四、政府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不足。医疗救助实施4年来,各级财政累计安排仅2亿元资金,我市2008年支出医疗救助金4800万元,随着低保边缘户纳入救助范围,2009年医疗救助对象将达7万户,13万人,再加上省里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医疗救助范围,拓展救助内容,给今年的医疗救助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五、“重保轻扶”现象依然存在。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重点是解决弱势群体的物质不足,如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着重在“救急
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研究
本文2016-04-25 18:58:5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895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