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市政协统一安排,3月中旬,xx市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对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召开了由发改委、统计局、农委、财政局、人社局、经信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有关乡镇、社区和村组,详细了解去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惠民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群众。加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和扩大就业;增加公共支出,采取多种形式安排特困户人员就业。努力维护职工利益,建立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根据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xx市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18468元(该数据为省调查队采用桐城市参照的县级可支配收入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769元。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呈全面增长态势。
工资性收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增加,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2013年,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13元,较上年增长10.1%。
经营性收入呈大幅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扶持二、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特色农业起步良好。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加上植树造林力度加大,使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
转移性收入拉动效应明显。城乡居民低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提高,以及城乡养老保险、五保供养、退耕还林、生资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了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加。2013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186元,增幅达43.4%。
财产性收入成为增收新渠道。城乡居民积累的财富不断增加,理财手段日益多样化,加之房租上涨,特别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日趋活跃,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带动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注重创业就业惠民,使之成为富民增收的主渠道。坚持把推动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前提,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拓展富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一是提高全民创业水平,一方面致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积极倡导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等各类有创业能力的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另一方面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用活用好政策,促进项目、场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服务等各种创业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对接,使创业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各显其能,激发全民创业的无限活力。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对于立志创业者,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创业先行者和各行各业专家提供指导咨询,帮助“门外汉”进入创业门槛,帮助已经创业的成就大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帮助城乡居民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注重在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个培训”上下功夫,同步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水平,打造一批有技能、专业化的实用型人才。三是引导劳动力就地转化。注重在当地企业转化,制定并落实鼓励新增劳动力就地就业、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的政策,优化本地劳动力资源配置,落实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三订”举措,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注重在“家门口”转化,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制、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家庭+工厂”式的“三来一加”项目,让农民特别是农村大龄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注重发展乡镇经济,为富民增收拓展空间。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三集中”的战略,推进乡镇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发展乡镇工业上,打破“一镇一园区”的传统思维,科学统筹相邻乡镇合作共建工业集中区,通过参与分成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积极鼓励乡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兴办和招引企业,支持乡镇企业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的产品配套、优势互补以及区域内企业的相互协作,推动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型产业向乡镇园区转移,带动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积极推广土地出租、转包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土地流出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农户闲置土地及无种植能力农户的土地以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为主的流转模式,重点扶持建设“大园区、多主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等扶持力度。利用财政资金参股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小额贷款公司等,对担保费用及贷款利息等进行贴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通过订单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农户有效对接,倡导“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等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
注重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为富民增收提供必要支撑。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形成政府监督调控、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的工资分配格局,促进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在企业工资调控分配上,建立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等基本制度,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确保企业工资增长幅度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相一致,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本企业职工平
政协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6-04-07 14:31: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842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