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就业困境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6-03-14浏览:2510下载296次收藏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然趋势,而进城就业则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面临问题。农民工只有先进城就业,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具备在城市中长期生存的能力,才能真正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最终实现市民化。当前,进城农民工的整体就业水平还不高,在就业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困境,如何改善和优化他们的就业环境、提高其就业质量、促进其市民化,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班开展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情况专项调查,并选择制造业(25%)、建筑业(25%)、住宿和餐饮业(10%)、批发零售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其他行业(10%)等主要用工行业开展农民工市民化状况问卷调查,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当前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困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就业人口中已占很高比例。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底,xx市转移农村劳动力5571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112.85万人的49.4%。他们保留农民的身份,在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既区别于以土为生的农民又区别于城镇居民,被定位为游离于“非农化”与“非市民化”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就业也呈现出区别于城镇职工的明显特征。综合分析专项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工作层次低,就业领域窄。截止2013年底,xx市共有转移农村劳动力5571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112.85万人的49.4%。从行业分布看,目前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62790人)、服务业(97655人)、建筑业(64723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58.3%(见附表),从事的岗位以操作工等纯体力劳动为主,普遍具有重、脏、苦、累、险的特征,在生产系列中属较低层次岗位。这种工作层次的低下,直接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地位的低下。
    附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

  制造业 服务业 建筑业 纺织业 交  通
运输业 种养
殖业 其它
人数 162790 97655 64723 33162 31646 29097 138115
占比% 29.2 17.5 11.6 6 5.6 5.2 24.8
 

 

    (二)灵活就业多,失业风险高。灵活就业是目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主要形式。灵活就业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通俗地说就是“临时工”。在300份有效问卷中,农民工无单位(如居民家庭中的保姆、打零工等灵活就业)的130人、占43%,有单位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46人、占15%,两者合计高达58%。由于灵活就业稳定性较小,他们不得不经常更换工作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农民工三年内更换过4个及以上工作的占5%,更换过2-3个工作的占20%,更换过1个工作的占16%。劳动关系不稳定导致农民工缺乏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游离在城市的边缘,直接影响市民化进程。
    (三)工资收入少,生存压力大。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2013年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46%,2000—2500元的占12%,2500元以上的占42%,有超过半数的农民工月收入低于2500元,而xx市2013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2643元。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变相延长劳动时间,73.5%的农民工存在超时工作,农民工的工资额虽然不低于最低工资或平均工资标准,但单位时间的报酬率却大幅下降。同时拖欠工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反映经常被拖欠工资的占32%。无论是工资水平偏低还是工资拖欠,都使农民工倍感在城市的生存压力,想进城而不敢进城。
    (四)社会保障弱,就业不平等。目前,城市职工由于大部分在正规部门就业,所以一般能被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国家实行的强制性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等社会保险。而农民工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导致合法权益保护缺乏基础,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社会保障缺失。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农民工目前由所在单位缴纳五项社会保险的比重仅为18 %,参保率明显偏低。不能与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充分的就业保障权利,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实际处于“二等公民”地位,阻碍了农民工的根本转移。
    二、造成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就业困境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