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年初,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已通过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马上就一年了,但从执行和落实的情况来看,力度不大、创新不够、效果不佳。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好省委“法治**”创建动员大会和市委“法治**”创建推进大会精神,对我县“法治**”创建工作进行再总结、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刚才,6个部门和2个乡镇(街道)分别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就如何抓好“法治**”创建推进工作谈认识、谈感受、谈打算、谈建议,讲得都很好,我想,只要大家都始终坚持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扎实务实的作风、持之以恒的意志,我县“法治**”创建工作一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势在必行,务必深化认识促提高。
法兴则天下兴,法治则天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中央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闭幕后,省委和市委相继召开了“法治**”创建动员大会和推进大会,充分体现了省委在**法治方面探索新经验、闯出新路子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充分彰显了市委在回应期盼、先行先试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全县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法治**”创建的具体要求上来,敢于担当,务实推进,用新思路、新举措、新形象不断开创“法治**”创建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是形势所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五中全会则将依法治国、社会治理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五大目标之一,并加以升华和强化。省委敏尔书记在全省“法治**”创建动员大会批示中指出,开展“法治**”创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贵州建设在**的实践,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必然要求。市委志刚书记在“法治**”创建推进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创建法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是有效化解我市农村社会综合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保障民生推动协调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郡县治则天下安”,我们创新社会管理,创建“法治**”是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大家务必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二)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是发展所求。实践证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就会赢得发展先机。当前,我县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迫切需要吸引外资,扩大经济总量,盘活经济存量;迫切需要我们聚精会神抓发展,鼓足干劲抓增收。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全县干部群众就不能全身心去投入发展建设,全面小康进程必然滞缓。当前,虽然全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随着“四个全面”战略部局的深化实施,各种社会矛盾和复杂问题将越发突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全县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稳定”的意识,把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稳定和发展齐抓共进。
(三)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是民心所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关切的基本民生。近年来,我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做到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千方百计保障和加大民生投入,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解决了一系列民生突出问题,群众获得感逐渐增强,促进社会和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关注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社会秩序、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越来越需要安全感、祥和感、获得感。我们只有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性化、法治化、现代化、精细化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法治**创建,才能使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行为更加规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二、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任务艰巨,务必抓住重点求突破
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法治**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家务必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紧围绕省委、市委“法治**”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和指标体系及我县即将出台的“法治**”创建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上取得新突破。政府是执法的主体,建设法治政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依法决策。坚持把“合法”作为行政决策的第一要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民主协商、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正确决策。要完善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制,建立规范重大决策档案记录制、重大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对领导干部决策实行全过程记录、立卷归档管理,通过依法治权、治吏来规范政府行为,有效防止“权力任性”。二要规范政府行为。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把财政权、人事权等核心公权力纳入法律制度框架,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促进权力的公开透明规范运行;要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站式”办结制,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再精简,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再集中,实施“一个窗口对外”,着力解决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和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要强化政府的执行、落实职责,多层面、全方位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决防止懒政怠政现象,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让权力行之有为、行之有则。三要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要完善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技术和平台,依法对财政预算、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大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监督,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扎实推进公正司法,努力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取得新突破。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全县各级司法机关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全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一要深化司法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大力实施诉访分离,严格执行案件办理限期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让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权力,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二要强化司法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指示精神,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切实遵守司法程序,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公道公平对待案件参与各方,努力把每个案件都办得合法、合情、合理。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审判工作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好节假日预约办案、巡回办案、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等便民利民举措,加大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问题。三要推进司法公开。深入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完善群众旁听、司法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构建司法公开信息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播报、微博播报等司法
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6-01-28 11:19:03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