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一年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目标,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开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报告如下:
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预计完成*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 ,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7.5 %。其中财政部门组织收入*万元,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6.6 %。全县财政支出预计完成*万元,比上年增支*万元,增长9.5%。
一、圆满实现财政收支
一年来,在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我局积极应对财政收入增收严峻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收入征管,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加强收入调度分析。及时分解收入任务,强化部门沟通与协调,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掌握财政收支形势,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二是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加强税源调查研究,对重点税源实行监控,规范征管秩序,依法加大征管力度,全年预计实现税收收入*万元。三是科学把握非税收入。改进征缴方式,规范征管行为,挖掘增收潜力,全年预计实现非税收入*万元。四是强化土地出让金收入。加强部门配合,加大欠缴土地出让金征缴力度,全年预计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万元。五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县财政收入征收考核办法》,调动各征收部门和执罚执收单位积极性,鼓励各乡镇及部门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二、积极服务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有效投入,积极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持续加大对上争取。今年,在中央及省关于“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及金额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的大环境下,我县积极与省财政厅对接,加大一般转移支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财政政策的对上争取工作。1-11月份争取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亿元、专项*亿元。二是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坚持把保障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全年预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亿元,有效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安居工程、节能减排、环保、病险水库、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市政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财政扶持及税费减免政策,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万元,继续安排专项基金*万元,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充实县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至1亿元,新增2家合作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全年预计新增担保贷款*亿元,在保余额*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财政金融结合,安排财政奖补及贴息资金*万元对农村青年示范户、下岗再就业人员、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予以贴息,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予以奖补。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取得突破,*茶苑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吸收外来资金*万元。四是优化金融环境及服务。完善金融体系,*扬子村镇银行、徽商银行*县支行正式开业运营。举办专场银企对接会、实地走访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实现对接企业*户,协议金额*万元、履约金额*万元。五是推进政府融资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谋划项目,主动与金融机构及上级部门对接,多方位筹措资金支持城市及景区建设,全年达成融资协议金额*亿元。
三、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政策落实。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足额优先安排民生工程项目资金,打足预算、不留硬缺口,全年预计投入33项民生工程资金*亿元,其中县本级配套资金*万元。二是精心组织实施。探索民生工程购买服务,对8个符合条件项目的运行、管护试行政府购买服务,投入资金*万元。三是加强项目建后管养。完善民生工程管养办法,加大民生工程管养投入力度,提高管养标准,全年落实民生工程管养资金*万元。四是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全年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万元、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教科书价值*万元,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寄宿生、中职及普通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前教育及贫困大学生*万元,免除计划内高中阶段和中职学生学费*万元。投入资金*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新开工建设5所、改扩建1所乡镇幼儿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资金*万元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五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全年社会保障资金预计支出*亿元,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再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安排资金*万元,落实“老字号”群体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施就业扶持工作,支持困难企业发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万元,预计投入资金*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统筹协调城乡同步一体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建立农户基础信息管理协调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系统,全年预计通过“一卡通”平台发布惠农政策信息8.7万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万元。积极推进水稻、棉花、油菜及能繁母猪、森林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年承保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面积*万亩、烟叶*亩、商品林*万亩、公益林*万亩,新增茶叶特色保险,承保面积*万亩。二是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统筹财政支农资金*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总投资*万元的*镇中低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镇种粮大户项目年内预计完成工程量的70%,2014年*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完成2014年*乡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支持*七宝、*林茶等专业合作建设。争取资金*万元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四是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涉农资金整合和财政资金引导力度,预计筹措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4600万元推进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政策效应,奖补资金483万元支持80个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受益人口3.2万人。开展财政奖补支持美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投入资金280万元。深化国有林场税费改革,整合资金50万元支持3个国有林场公益事业建设。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对村级补助636万元,村均达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五、稳步推进财政改革
按照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积极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新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邮政业、电信业分别于1月1日、6月1日完成税制转换并运行。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完成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124个县本级、64个乡镇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覆盖,通过“一体化”平台支付资金3.58亿元,顺利完成69个县本级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三是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现金管理,引导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公务支出,全年预计公务卡支出200万元。四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社区经费保障机制。理顺县乡分配关系,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作出微调,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印发《*县社区经费财政补助与管理办法》、《*县村级组织经费财政补助与管理办法》,提高社区及村级组织财政保障水平。五是支持重点领域改革。严格执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零差率补助政策,投入资金454万元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排专项资金1170万元全额保障政法经费,切实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六、不断提升理财水平
以贯彻实施《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供给管理,扎实开展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公开县级政府、部门及“三公经费”2013年度决算及2014年度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42.7%。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重点项目评价、涉企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以及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涉及20个单位。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项检查,扎实推进全县135个部门和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基本建设项目预决算审查力度,组织实施预算审查项目62个、审减金额859万元、平均审减率6.2%,决算审查项目26个、审减金额555万元、平均审减率14.39%。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预计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58个,实现政府采购金额1799万元,节约资金282万元,资金节约率13.5%。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完成631名会计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工作。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开展44个单位300余笔政府性债务信息自查,实时、动态、全程监控政府债权债务信息,试编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严控制bt(bot)项目适用范围。积极争取省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按时足额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息。开展土地、房产等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及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权属证书办理工作,借助县城投公司平台推进国有资产运营工作,谋取资产整体效用。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公开拍卖所得收入404万元。五是强化财政基层管理。扎实开展惠农补贴“一卡通”专用存折清理工作,全县28279张“一卡通”专用存折全部发放到位。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分局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发挥档案服务经济发展作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正式建成并运行,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高效监管乡镇财政资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分局工作人员3名。
七、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为财政事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筑牢人本基础。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围绕“为民理财促发展、务实清廉惠民生”主题,扎实完成三个环节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按要求推进设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并已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需完善或修订的17项制度中9项、5项制度送审稿已报县政府、正在制定3项。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改进作风,认真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保持财政工作清正、财政干部清廉、财政作风清明。推进政务公开,推进门户网站建设,加大财政政策宣传力度,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人民群众社会监督,营造财政工作良好外部环境。**县财政局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本文2015-10-23 09:06:18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365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