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审计,要善于从“异常”着手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5-10-15浏览:2229下载175次收藏

审计,要善于从“异常”着手  

在审计工作中,善于从“异常”之处查找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审计方法,无论审计“新手”,还是审计“老手”,都应该对此深有体会。这里所说的“异常”,是指反常之处,是指单位非正常的经济活动、非正常的财务活动、非正常的个人经济行为等。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异常”之处,包括某资料的“异常”,以及资料与资料之间的“异常”;也包括原始凭证的“异常”、记账凭证的“异常”、账表的“异常”等;还包括数据勾稽关系“异常”、时间逻辑“异常”等。甚至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调查询问的应对态度、言辞的“异常”之处等,都是我们审计关注的重点。  

这些“异常”,必然会通过财务资料等介质展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真的做不假,假的做不真”,再狡猾的狐狸终究要露出尾巴。那么,在执行具体项目审计时,我们审计人员就要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要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找到“异常”,摸清“异常”,判断其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并决定如何取证。  

下面,我以实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从异常处查找问题的审计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实例1:虚列工资支出将资金转到账外开支。  

2000年,在对某厂厂长经济责任审计时,我们在审阅该厂某月工资表时,发现工资表中有一部分人员工资由吴某、梅某签字领取。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正常情况下,职工工资应该由职工个人签字领取(工资未实行银行代发),特殊情况下也存在个别人代领工资的情况,但工资表上20多人的工资统一由其他人领取,应该是不正常的。  

我们以此月为起点,向前、向后延伸追查,发现该厂1997-1999年以此种形式虚列工资支出,将转岗分流人员(工资自找)工资39.8万元造表,由厂办公室人员吴某、梅某每月从财务领出。我们向该厂办公室有关人员反复调查追问该资金去向,并讲清问题性质及利害关系,该厂承认了账外资金收支39.8万元的事实,转出账外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在岗人员奖金及开支送礼等费用,资金基本用完。并向我们提供了账外收支的单据。  

实例2:银行存款进出未在财务账反映。  

2010年,对某市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审查财政预算外资金账目时,从账面看,未发现预算外资金收支有什么明显的问题,考虑到财政预算外资金进出量比较大,我们对银行对账单进行了审核,发现银行对账单反映某月有一笔2000万元的资金先付后收,相隔时间10多天。我们觉得这笔2000万元的资金进出比较异常。  

异常的原因:一是金额大且进出数额相同;二是进出间隔时间较短。  

为了查明原因,我们追查单位银行存款账某月的发生额记录,发现单位账务账并未反映此笔资金进出业务。后询问单位账务人员得知,某银行为完成上级考核指标任务,与单位账务负责人打招呼,将该单位存款转出10多天后再转入。之后,我们派人到银行进行调查核实,银行迅速将此笔资金利息结算给该单位。  

实例3:代办员收取借款利息未上交。  

2008年,对某镇基金会进行清理审计。在审阅会计凭证及原始单据时,我们发现2004年9月某凭证反映,原基金会封存前协储人员(后镇政府聘请清收贷款)张某收回4笔贷款共计8812元,上交镇基金会财务入账。会计科目核算正确,会计凭证所附的4份还款原始凭证齐全,且原始凭证的入账签批手续也齐全,表面上看账务上似乎没有问题。但是仔细审查原始凭证时发现有两份原始凭证记录内容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存在异常。  

异常之处:1份基金会借款还款凭证(原始凭证)的“分次还款记录” 栏反映:张某已收利息合计583元,还有1份基金会借款还款凭证的“分次还款记录”栏反映:张某已收利息800元,以上两份借款还款凭证反映张某共收取利息1383元,但此笔业务的财务记账凭证只反映收回本金,并未反映利息收入。  

带着疑点我们询问单位财务人员,得知张某已收的上述两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审计,要善于从“异常”着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