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5-09-24浏览:2626下载168次收藏

某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公共安全水平为根本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程监管理念,努力推进科学监管体系、依法监管体系和协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加快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安全至上。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本,把保障饮食用药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用药安全需要,努力解决损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问题,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食品药品安全发展的成果。

  (二)坚持创新引领。切实把不断创新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市场监管规律,加快转变监管思路,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法,加快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提升食品药品技术装备水平和科学监管水平。

  (三)坚持依法监管。切实把法规体系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本保障,坚持有法可依、执法统一,围绕构建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法规政策,有效增强法规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规范监管行为,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全程依法监管。

  (四)坚持部门联动。切实把部门协同监管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发挥部门在各环节、各领域打击违法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作用,推进部门间协同监管体系建设,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五)坚持城乡共建。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新模式,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检测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农村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监管能力,确保农村饮食用药安全。

  (六)坚持社会参与。切实把社会参与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强大力量。加快食品药品安全公众信息互动平台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互动监督推进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的意识,巩固全民参与、合力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目标

  1、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重大活动餐饮安全“零事故”,年食品抽检样品数达到2批次/每千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率100%,农产品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继续保持无源发性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药品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医疗器械产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保健食品、化妆品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

  2、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县、乡(镇)、社区(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体系更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标准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信息发布预警体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更加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立。到2020年,食品检验机构标准参数检验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达到95%以上,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现率提高到99%,国家基本药物监管覆盖面达到100%。药检机构具有基本药物快速检验能力。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监督检验产品覆盖率达到100%,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四、食品安全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加强全程风险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溯体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到2020年,全市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单位食堂等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100%,对餐饮单位使用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率达100%,大中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达100%。

  (一)加强加工环节监管。

  1、严格食品生产准入。完善和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食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许可监管,加大打击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力度,严厉查处食品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调味品、米面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

  2、加强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质量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标准,抓好食品标签标识制度的建设实施,加大对备案食品企业安全标准的跟踪评价和监督检查。

  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的质量认证,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原料采购、半成品成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一系列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

  (二)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1、加强监督抽查力度。完善市场食品安全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按照全程监管原则,制定统一的食品品种检测监控规划和计划,统一、科学地确定抽检批次、抽检品种,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覆盖面。切实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严格执行前置审批有关规定,特别是对重点商品实行定期质量监督抽验。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票索证率达95%以上。建立重点食品强制性标准全省专项检查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退市制度,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实行退市。加强市场巡查工作,实行网络化、网格化动态管理。加强对收购流通环节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库存粮食质量抽样检验制度。强化对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的蔬菜安全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2、完善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提高流通企业的统一采购率、零售连锁率和集中配送率。将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作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实施过程监管、安全追溯的主要内容,并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食品安全过程溯源管理能力,实现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体系。完善食品追溯相关法规和标准,统一整合、规划各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保证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逐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电子监管网,在大中型商场开通食品信息查询系统,实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条件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三)加强消费环节监管。

  1、深化专项整治。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突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重点。继续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8大类食品作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小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整治和检查监督。

  2、加强饮食监管。规范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探索农村红白喜事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模式,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管,提倡使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流动摊贩车等设备。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探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许可、技术控制、餐厨综合处理等规范操作模式,探索建立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严厉查处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