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于律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按照“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的统一安排,我就“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一主题,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要充分认识到“严于律己”的重大现实意义
“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严守政治规矩,做到为政清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中对严以律己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原则,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基。严以律己,关键在“律”,要害在“严”,核心在“己”。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的开局之时,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作保障,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严以律己,因为这关乎人心向背,更影响着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古人云:“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严以律己,应从自身做起,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和榜样。我们党之所以能在90多年间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依靠的正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举头三尺有纲纪”, 这里的“神明”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矩制度。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第二,严格纪律遵守是重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严以律己,重在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我们,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时刻做到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筑牢思想防线,恪守法纪底线。清廉之行,方有清正之誉;严以律己,重在知行合一。决不能像川剧中的“变脸”,说一套,做一套,想一套,干一套。党员干部应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彻于大小决策部署中。倘若只把“律己”当做口号、流于形式,难免出现台上台下“两个样”,所言所行“两张皮”的现象。
第三,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严以律己,自律必不可少,他律也不可缺。在着力强化领导干部自律守纪意识的同时,除了要不断筑牢法治防火墙,完善遏制权力“越线”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切实消除权力寻租、腐化变质的“空间”与“土壤”,更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制度机制创新,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严以律己, 对党员干部来说,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加强纪律规矩的制度建设,更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
二、如何做到严以律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作为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严以律己,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这里,我就结合前阶段的学习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和各位同志进行交流,总结起来有五点。
一是学习上要讲领悟。思想觉悟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党性修养也不会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只有坚持不懈的深入学习党、研究党、认识党,才能理解党、紧跟党,才能自觉提高党纪党规意识,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先后带领党中央集体研究出台了系列重大决策,这些讲话和决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政治纲领、政治主张,都代表中央集体意见和国家意志。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必须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好这些精神要义,清楚党的纪律和党内规矩是党的生命线,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是从严治党的中心环节。作为党员干部,严以律己首先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5个必须、5个决不允许”要求去做,即: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作为党员干部,应加强自身学习,把“5个必须、5个决不允许
在严于律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2015-08-26 15:31:34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