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管执法局在对口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
改善交通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在对口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
x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5年8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拥有量逐年上升,受制于道路有限资源,我县交通环境呈现不良趋势。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交通秩序差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了城市整体品味的提升。
一、我县城区交通秩序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县城区交通状况,主要表现为“乱停乱放、人车混行、街面混杂”等不良特点。经调查分析,造成我县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先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使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受限于历史原因,老城区的道路基本上保持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路网结构,道路设计普遍较窄,为双向双车道,没有停车泊位,多属断头路,如xx路、xx路、xx路、xx路、xxx路等街道,不利于分流车辆和人群,成为交通瓶颈,致使人、车混行,严重制约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老城区道路(包括新改造小区)临街均为商业门面房,特别是待改造片区门面房面积小、设施陈旧,商家将店面同时作为生活居住场所,出店经营、宣传促销、乱堆乱放等问题突出。由于城区道路商业过于集中,而且还分布着中小学校、幼儿园、银行、医院等大中型单位,每逢节假日,商店面前门庭若市,甚至有的商家占道经营,堵断人行通道,各种车辆停放在街道两边,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弱化了道路功能。老城区主要道路目前没有规划公共停车场、港湾式停车场;超市、银行、酒店等重点商业中心缺乏停车场地,街道停车泊位加上各单位停车泊位数量有限,远远不能适应需求。停车泊位不多,导致车辆随处停放。
(二)私家车数量不断剧增。私家汽车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新增各类机动车6000余量,造成城区车辆极速膨胀,在道路相对变窄,城区缺乏停车区的情况下,乱停乱放、道路堵塞现象尤为严重。电瓶车已成为人们出门代步的主力。时下,越来越多的电动三轮车成为我县普通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有着灵活性大,机动性强的特点,既能接送学生、代步载物,又能拉人载客,仅县城所在地估计就有4000辆。正是电动三轮车的无处不在,随意停放,成为街道拥挤、引发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电瓶车驾驶人受交通法规约束轻微,乱停乱放、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等问题突出,也给交通秩序管理带来影响。目前,国家队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是属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界定,存在法律盲区和执法难题。
(三)市民交通环境意识差。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而人是道路交通参与的主要元素,广大市民群众交通
县城管执法局在对口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
本文2015-08-26 11:48:35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