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调查报告
随着粮食流通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省从事粮食购销业务的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粮食流通领域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开始直接影响粮食收购与销售市场价格趋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粮食经纪人数量已达30749个,年收购粮食数量达257.36亿斤,占全省国有企业收购量的83.01%,平均每个经纪人收益多达15万元以上,少至1万元,一般在3-5万元。农村粮食经纪人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认为农村粮食经纪人搞活了粮食流通,已成为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把农村粮食经纪人当作合作伙伴,农民愿意把粮食卖给信得过粮食经纪人。但应看到当前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问题,如不加以引导与规范,将给农民增收、市场稳定甚至粮食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主要特点
通过对镇江、扬州、泰州、连云港和宿迁等地的调研,当前农村粮食经纪人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为种粮农民。农村粮食经纪人的构成主要是农民、个体工商户、原粮食企业职工和村干部等。宿迁和泰州等地农村粮食经纪人中,农民占了80%。特别是那些属于粮食企业下岗职工的粮食经纪人,不仅业务熟,而且具有相当的人脉关系,这些人在粮食收购中成交率高效益明显。
(二)80%粮管所收购来自粮食经纪人。农村粮食经纪人收购的粮食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扬州高邮、泰州姜堰、连云港赣榆等地基层粮管所收购的粮食,80%是由农村粮食经纪人送来的。
(三)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自有资金周转。农村粮食经纪人收购粮食基本用自有资金与农户现金结算,少数粮食经纪人大户在收购高峰期用粮食收购企业或加工企业资金短期周转。
(四)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属于无证经营。粮食经纪人(二级经纪人)绝大多数无固定场所,无收购许可证、工商执照,无收储设施、检测仪器,仅凭一把扦样器、一杆秤、一辆车(拖拉机、农用车、船等),走村串户,上门收购。镇江市243个粮食经纪人中,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营业执照、经纪人证三证齐全的仅1人;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营业执照的2人;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5人;只有营业执照的6人。
(五)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年收益较好。从调研的情况看,镇江243个农村粮食经纪人中,年粮食收购量在500-1000吨的有66户,占29.2%;200-500吨的有108户,占44.5%;200吨以下的有64户,占26.3%。按2分/斤的收益计算,年收购量在1000吨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宿迁、徐州农村粮食经纪人收入较高的达到10多万元,低的也在5000元以上,一般的在2万元左右。
(六)80%的粮食经纪人年龄文化素质偏低。据扬州市调查分析,农村粮食经纪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178人,占全市经纪人的20.2%,50-60岁的有291人,占33.1%,40-50岁的有259人,占29.5%,40岁以下的115人,占13.1%。文化水平大多数在高中以下,其中大中专4人,占0.4%,高中62人,占7.1%,初中448人,占51.0%,初中以下350人,占39.8%。
此外,农村粮食经纪人活动范围较广,不仅活动在周边乡镇,有的甚至还跨周边省、市,收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而且经营方式比较灵活,一般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
二、主要作用
粮食经纪人并非中介服务机构,是顺应市场经济和粮食流通不断发展形成的粮食经营者,它在促进粮食市场有序流通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一)活跃粮食市场。经纪人本身大多数是农民,对本地粮食行情较为熟悉,与售粮农民容易沟通,加之现在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相对不足,农村粮食经纪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方便卖粮收粮。粮食市场化改革一改千家万户排队送粮的历史,粮食购销企业人员偏少,驻点收购或者流动收购很难实施,仅靠收购附近农民手中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仓容、也完成不了各级储备任务。粮食经纪人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在售粮者和收购者之间架起一座粮食流通的桥梁,解决了农民卖粮、企业收购两难问题。
(三)加速信息传递。由于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农民可以通过各类媒体了解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但一些具体市场收购信息、粮食质量标准粮食经纪人掌握的更为全面,在他们具体收购过程中可以传递到农民,客观上起到了购销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促进合理流通。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多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粮食经纪人通过对市场供求余缺、价格的分析,形成理性思维,开展即购即销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产销区之间、品种之间的有效调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促进观念转变。传统的粮食经营理念造成部分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坐等收购的官商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粮食经纪人的兴起,打破了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独统天下的格局,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如果不主动出击,不搞好优质服务,必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三、突出问题
(一)影响粮食市场秩序。粮价下跌时,他们快购快销,边购边销,推动了市场粮价的下跌;粮价上涨时,他们哄抬抢购,有的甚至故意制造错误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拉动了市场粮价的进一步上涨,对市场行情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影响购销政策执行。由于粮食经纪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流动性以及与农民接触的直接性,他们收购农民粮食价格总是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3分钱甚至更多,容易造成农民对收购价格政策的误解。粮食经纪人的素质良莠不齐,粮食经纪人的逐利性和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也给市场和粮农的实际收益带来了一些危害,克斤扣两等损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三)影响职能部门监管。粮食经纪人分布广而散,大多没有固定场所,没有收购许可证,没有工商执照,粮食部门难以依法管理。从调查了解粮食经纪人收购数量来看,每户经纪人一季收购可多达300万斤以上,少的也在20-30万斤左右,但由于流动性强,无法界定其具体收购数量,难以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监管难度较大。
(四)影响粮食收购质
主要特点
通过对镇江、扬州、泰州、连云港和宿迁等地的调研,当前农村粮食经纪人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为种粮农民。农村粮食经纪人的构成主要是农民、个体工商户、原粮食企业职工和村干部等。宿迁和泰州等地农村粮食经纪人中,农民占了80%。特别是那些属于粮食企业下岗职工的粮食经纪人,不仅业务熟,而且具有相当的人脉关系,这些人在粮食收购中成交率高效益明显。
(二)80%粮管所收购来自粮食经纪人。农村粮食经纪人收购的粮食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扬州高邮、泰州姜堰、连云港赣榆等地基层粮管所收购的粮食,80%是由农村粮食经纪人送来的。
(三)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自有资金周转。农村粮食经纪人收购粮食基本用自有资金与农户现金结算,少数粮食经纪人大户在收购高峰期用粮食收购企业或加工企业资金短期周转。
(四)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属于无证经营。粮食经纪人(二级经纪人)绝大多数无固定场所,无收购许可证、工商执照,无收储设施、检测仪器,仅凭一把扦样器、一杆秤、一辆车(拖拉机、农用车、船等),走村串户,上门收购。镇江市243个粮食经纪人中,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营业执照、经纪人证三证齐全的仅1人;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营业执照的2人;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5人;只有营业执照的6人。
(五)80%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年收益较好。从调研的情况看,镇江243个农村粮食经纪人中,年粮食收购量在500-1000吨的有66户,占29.2%;200-500吨的有108户,占44.5%;200吨以下的有64户,占26.3%。按2分/斤的收益计算,年收购量在1000吨的农村粮食经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宿迁、徐州农村粮食经纪人收入较高的达到10多万元,低的也在5000元以上,一般的在2万元左右。
(六)80%的粮食经纪人年龄文化素质偏低。据扬州市调查分析,农村粮食经纪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178人,占全市经纪人的20.2%,50-60岁的有291人,占33.1%,40-50岁的有259人,占29.5%,40岁以下的115人,占13.1%。文化水平大多数在高中以下,其中大中专4人,占0.4%,高中62人,占7.1%,初中448人,占51.0%,初中以下350人,占39.8%。
此外,农村粮食经纪人活动范围较广,不仅活动在周边乡镇,有的甚至还跨周边省、市,收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而且经营方式比较灵活,一般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
二、主要作用
粮食经纪人并非中介服务机构,是顺应市场经济和粮食流通不断发展形成的粮食经营者,它在促进粮食市场有序流通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一)活跃粮食市场。经纪人本身大多数是农民,对本地粮食行情较为熟悉,与售粮农民容易沟通,加之现在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相对不足,农村粮食经纪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方便卖粮收粮。粮食市场化改革一改千家万户排队送粮的历史,粮食购销企业人员偏少,驻点收购或者流动收购很难实施,仅靠收购附近农民手中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仓容、也完成不了各级储备任务。粮食经纪人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在售粮者和收购者之间架起一座粮食流通的桥梁,解决了农民卖粮、企业收购两难问题。
(三)加速信息传递。由于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农民可以通过各类媒体了解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但一些具体市场收购信息、粮食质量标准粮食经纪人掌握的更为全面,在他们具体收购过程中可以传递到农民,客观上起到了购销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促进合理流通。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多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粮食经纪人通过对市场供求余缺、价格的分析,形成理性思维,开展即购即销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产销区之间、品种之间的有效调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促进观念转变。传统的粮食经营理念造成部分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坐等收购的官商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粮食经纪人的兴起,打破了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独统天下的格局,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如果不主动出击,不搞好优质服务,必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三、突出问题
(一)影响粮食市场秩序。粮价下跌时,他们快购快销,边购边销,推动了市场粮价的下跌;粮价上涨时,他们哄抬抢购,有的甚至故意制造错误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拉动了市场粮价的进一步上涨,对市场行情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影响购销政策执行。由于粮食经纪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流动性以及与农民接触的直接性,他们收购农民粮食价格总是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3分钱甚至更多,容易造成农民对收购价格政策的误解。粮食经纪人的素质良莠不齐,粮食经纪人的逐利性和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也给市场和粮农的实际收益带来了一些危害,克斤扣两等损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三)影响职能部门监管。粮食经纪人分布广而散,大多没有固定场所,没有收购许可证,没有工商执照,粮食部门难以依法管理。从调查了解粮食经纪人收购数量来看,每户经纪人一季收购可多达300万斤以上,少的也在20-30万斤左右,但由于流动性强,无法界定其具体收购数量,难以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监管难度较大。
(四)影响粮食收购质
2015年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某市成人教育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下一篇:某县肉牛养殖价值链调查报告
本文2015-08-07 14:30:56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181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