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我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5-05-20浏览:2906下载133次收藏

加快我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何建国  

   

发展特色农业是山区农村立足山区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作出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县按照整合大资源、做强大企业、培育大产业的思路,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植壮大产业集群。截止2014年底,粮食、畜牧、水果、生物、糖酒五大农业产值已达30.2亿元,其中: 粮食8.2亿元、畜牧13.2亿元、水果4.17亿元、生物2.79亿元、糖酒1.84亿元,成为推动我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但是,如何抓住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机遇,加快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做的课题。  

一、制约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我县作为一个拥有4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大、效益不高、小而分散、多而不精的问题。  

(一)地理条件制约。我县境内山高谷深,无一平川,地处边疆但没有边境线,具有“内地的边疆”和“边疆的内地”双重地理区位特性。客观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貌,导致我县既没有内地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所具有的平坝山川优势,又享受不到“兴边富民”的特殊优惠政策。因此,我县与内地县市相比,没有“天时”和“地利”的优势,与边境县市相比,也没有占到“人和”的优越条件。这对我县发展支柱产业造成了客观限制和政策失衡两方面的制约,导致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加深了发展产业的难度。  

(二)资金投入有限。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推广、标准化建设等投入不足,导致产量低、成本高,农业产业增长的后劲不足;其次,表现在养殖业的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畜产品深加工等投入不足,导致出栏率低、附加值少,增加了群众的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降低了畜牧业的附加值;第三,表现在加工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等投入不足,导致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科学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产业布局重复。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的规划布局上,缺乏科学的论证,产业布局和规划的合理性与协调性不强,同一区域布局多个相近的产业,造成产业之间相互“抢地盘”,新产业的兴起往往对老产业的生存形成挤压,最后形成什么产业都有,但什么产业都难成规模。  

(四)科技推广乏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实用技术实施针对性、系统性培训力度不够,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和推广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技部门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其次,表现在畜禽的喂养、防疫、改良等技术推广普及不够,大部分农民还采用零星分散、传统落后的方式进行喂养,“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意识较强;第三,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低下,造血功能不强。由于科技推广乏力,造成种植业单产难以提高、养殖业规模难以扩大、加工业质量难以提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业的效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龙头企业弱小。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龙头企业的规划较小、实力较弱。目前固定资产在亿元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仅有1户。由于龙头企业弱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但市场不景气,企业就将风险直接转嫁给农民,产生拖欠原料款、压级压价等现象,损害群众利益,挫伤农民种植原料的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始终难以扩大。  

二、加快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培植我县特色产业,应立足我实际,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做好“农业大县”这篇文章,着力抓好“五大特色农业”发展,建设“五大县”。  

(一)做稳粮食产业,建设粮食生产大县。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总产量,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一要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进实力雄厚的优质米加工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优质米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优质米产业性发展。二要充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我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