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5-05-07浏览:2862下载269次收藏

同志们:  

这次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动县机关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力求在思想解放上有新的突破,在转变职能上有新的举措,在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上有新的改进。这里,我就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抓好效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相继部署开展了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整治“庸懒散奢”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全县广大干部的服务观念和效率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普遍提高。特别是2014年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具体表现在:  

一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各单位围绕“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普遍设置意见箱,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受理群众意见建议;针对特殊人群和偏远地区群众,开展预约服务或上门服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开展限时服务,保证受理事项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各乡镇还普遍调整作息时间,缩短午休时间,延长服务时间,做到服务群众人性化。有的单位建立起“路径最短、环节最少、程序更简”的“一站式”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等“零缺陷”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镇把服务群众的60项业务工作全部统一集中办公,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在第一时间找不到人、找不到窗口、办不到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xx镇针对部分村交通不便、距镇政府较远的实际,设立xx、xx两个“便民代办处”,每周二、四镇干部到“便民代办处”办理群众事宜,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的问题。各单位便民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普遍设立群众等候区,购置座椅、饮水机、报刊架、老花镜、签字笔等便民设施,满足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并实行“八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推行“三个一”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转变工作作风。对各单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查摆出干部工作作风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机关单位“四难”、“执法行为不规范”、“素养欠缺”、“作风漂浮”、“效率不高”、“慵懒散奢”等问题。针对以往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全面实行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召开次数和规模,精简文件简报,全县性会议比去年同期下降16%,发文同比下降13%;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有关措施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列》,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全县公务接待、公车运行、因公出国(境)经费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7.8%、3.8%、84%;开展工作纪律整顿,清理购物卡、会员卡等专项行动,干部队伍作风明显转变;全面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制,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11个软弱涣散整顿成效不明显的农村党组织中不作为、慢作为的村“两委”干部进行改选,切实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得到彻底整顿。截止目前,全县各单位共整改问题2866项,整改率达92.4%。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权责对等。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开展制度“废、改、立”和职责界定工作,推动效能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定《县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县直机关单位随意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的行为;修改完善《县党政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暂行办法》、《县行政事业单位考勤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匡正工作作风;针对过于看重经济指标、政绩观存在偏差的问题,修改完善《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办法(试行)》;针对形式发展和工作变化,废止《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各单位根据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职权目录,对管理事项、内容、权限、权力行使方式等细化标准,严格定员定岗定责,对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认真查找制度漏洞,健全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岗位责任考核制等各项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监督,推进了权责对等。活动中,县级层面上新建制度24项,修改12项,废止4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新建制度215项、修改354项、废止70项。  

一是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进一步改变,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二是制度约束明显强化,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全面推行了“办事公开、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三是执政能力有所提高,政令更加畅通。各级领导班子“知难而上、抓难碰硬、统筹发展”的驾驭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广大机关干部“务实办事、高效办事、把事办好”的工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各级各部门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讲纪律、求效能的氛围逐步浓厚。
    四是宗旨意识逐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宗旨意识,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去年底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的政风和行风评议中,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对机关的总体评价好于往年。  

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整治发展环境等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推进五大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机关效能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许多问题还比较突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解放,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在现实当中还有少数机关干部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习惯于传统思维想问题、办事情,满足于照搬照套,没有很好研究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情况不清,路子不明,对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我们的不足,什么是我们努力方向,需要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还没有十分明确和清晰的脑子。不少人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喜欢照搬条条本本,抠条文在行、找出路不行,管死的办法多、促活的办法少。有的主观能动性差,消极依赖思想严重,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头,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往往是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支持。有的工作粗放、大而化之,差不多就可以,得过且过,不是争一流,而是随大流,不是坚持标准,而是降格以求。
    二是政令不畅,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一些部门和干部全局观念淡薄,工作上不协调、不沟通、不汇报,各行其是,对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到位,或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无动于衷,合意的就办,不合意的就拖,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致使许多工作有部署,但落实不到位。  

三是工作节奏不快、行政效率低。目前,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程序僵化、机制老化、环节繁琐、办事拖拉的现象。“群众跑来跑去、部门推来推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如此工作效率,如何谈得上跨越式发展?还有的部门纪律不严,存在行政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慢作为的情况,办事看人情,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决定亲疏。有人情,不能办的事照办;没人情,该办的事也不给办。甚至办事看好处,无利不作为,小利慢作为,大利乱作为。
    四是作风不踏实,群众反映强烈。少数部门和干部的群众观念还不强,存在着表面热情、内心淡漠;口头热情、行动冷漠的问题,对群众缺乏感情,对工作缺乏热情,听取群众意见少,涉身处地的为群众考虑少,深入实际为群众办事少。有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肯沉下身子抓落实,以会议落实工作、以文件落实工作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存在。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