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文化建设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5-04-01浏览:2720下载156次收藏

一、企业文化框架体系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双弘人形象的、为公司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传统习惯的总和。  

我们公司是一家创办已有32年历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99.5%以上的职工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工,平均工龄达13年,平均年龄在36周岁,女职工占72%,员工同根同源,“家”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富强双弘、富裕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双弘,创造美好生活”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以和谐文化为核心,我们逐步形成了“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坚持职工股东的参与、坚持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实现政府满意、客户满意、职工满意”的“三坚持、三满意”的治企方略;形成了“诚信于国家、诚信于员工、诚信于社会”的“三诚信”信用文化;形成了员工行为规范和“服从、守纪、严格、高效”的企业执行方针;形成了“用最好的原料、纺最优的纱、攀最高的亲”的“三最”营销战略和“服务准则三十条”的服务文化;形成了“学标杆、做精品”的品牌文化和精细精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与职工、与股东、与客户、与政府、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相生相长、多方共赢的关系,实现了公司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和谐文化基础动因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这是我们党从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论断,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劳动关系和谐是人际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和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2008年全国中小纺织企业占纺织企业总数的69%,职工人数占65%,利润总额却只占10%,平均利润率为0.73%。纺织服装业是我们南通市的最大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产业工人达28万之多,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总数40%以上。纺织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现在不少企业的经营者把劳动力成本上升作为日子不好过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涨落较大、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国内众多纺织企业面临接踵而至的不利因素,日子不好过,甚至发生劳资关系紧张,极少数企业出现了“招不进、留不住”的“用工荒”。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时期,从近年来发生的“山西黑砖窑”“通钢血案”“张海超开胸验肺”“富士康跳楼”等恶性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严重缺失。我们应当在职工维权、企业维稳、社会维和的大局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长青企业的“活性剂”。面对国内竞争激烈、外销市场不旺的“双重疲软”和成本上涨、产品价格无法同增的“两头夹击”,在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中,关键是事在人为。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转变。量大面广,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困难的情况下,突破发展瓶颈渡过危机,就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文化,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企业经营者必须尽社会责任,善待员工,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真正让职工从“雇佣军”转变为新时期的“主力军”, 只要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同呼吸共命运,建立共同愿景,就一定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因此,倡导和谐文化,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既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又能维护职工权益,同时切实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和谐文化创新理念  

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容五大创新理念:  

一是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把坚持员工股东民主参与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实现员工股东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以健全完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共处的劳动关系为着眼点,推进富强双弘、富裕员工,企业法宝代表人竭力做尽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企业工会负责人热心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广大职工积极争当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是坚持人本经营的理念。大力营造“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的氛围,让劳动者和经营者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三是坚持“钱散-人聚-钱聚”的理念。股东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员工之间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让广大劳动者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坚持工资也是投资的理念。工资是调节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最直接的杠杆,是连接资本、技术、设备、市场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工资不仅是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投资。  

五是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诚信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所必须的美德。强化政策维护、决策维护和制度维护。严格守法经营,诚信于国家,诚信于员工,诚信于社会,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化解矛盾和风险,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四、和谐文化主要体现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富强双弘、富裕员工”作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把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作为共同目标,把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是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民主管理权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作为双弘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坚持“三多”,即:大事多交职工审议,难事多与职工商量,急事多走群众路线。形成“四项机制”,即: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为基本形式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以“五项保险”为基本形式的互助保障机制;以群众性生产技术创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激励机制。组织职工参加《劳动合同法》和“江苏省一办法六条例”学习培训,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安全等法律法规,实施职工满意“十大行动”。推行厂务公开,坚持公司重大决策公开、大宗物资采购公开、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公开、工资分配福利公开、职能管理人员选拔录用奖惩公开、学习送培选拔公开、评先评模创新奖励公开,任人唯贤,公开奖惩,各位股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全体职工之间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公司设立信用管理办公室和依法治企办公室,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保护检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职工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援助。以职代会制度为基础,以厂务公开为平台,以议案征集为载体,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发挥和保障,让职工积极主动关心发展、支持发展、投身发展,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凝聚到了企业的发展上,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主力军。2003年,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以党支部全过程牵头,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全过程参与,提高了改制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了改制方案的可操作性,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企业职工代表和全镇人大代表双双以100%的信任票推选企业董事长继续做职工的领头人。整个改制过程平稳过渡,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下岗,没有停产一小时。2007年4月工会换届时,工会主席和“三委”委员全部实行“海选”,重大事项表决实行“票决制”。在2008年3月公司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采用“票决制”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企业《劳动工资福利保障制度》、《质量奖惩条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重大规章制度。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和会员代表大会,对公司的满意度、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信任度及工会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测评,近三年职工满意率分别为92%、94.6%和95.2%。公司被评为省依法经营先进企业,公司董事长获得了省优秀依法经营者。  

二是平等协商,维护职工的收入保障权 从1996年起,公司就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工会每年指导职工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经职代会审议,合同签订、变更、续签、解除、终止均依法履行。国家司法部领导到企业视察给予肯定。一是注重从源头维权,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职工工资年增长10%以上”作为总经理的主要任职考核目标,并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为11890元,比2004年增长14%,2006年为13745元比上年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文化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