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区2015年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5-03-19浏览:2555下载129次收藏

石景山区2015年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石景山区社会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社会治理处于改革创新期这一重要机遇,全力构建与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高端社会治理体系。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党建为统领,以社会共治为基本格局,以人为核心,以一流为标准,深入开展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民生家园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努力为我区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重点任务是,坚持党建统领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工作格局,推进以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大党委制”、扩大非公企业党建覆盖面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统领工作,推进以五个机制建设、落实十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高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具体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高端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落实《高端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安排,开展社会治理创新“一街一亮点”、“一月一典型”活动,促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围绕民生家园建设这条主线,着力推进党建统领机制、街道统筹协调机制、社区治理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设,重点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体制创新、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和信访代理制改革十项改革落地实施,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  

1.建立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的基础上,完善属地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联系服务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街道一级统筹区域发展建设的协调议事平台,把辖区内代表性强、影响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社区大党委书记、居民党员代表,选聘或委任为联席会成员。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通报街道重点工作和需要驻区单位了解的相关事项,听取驻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建议,统筹协调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全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党委成员建议制,党委成员针对辖区党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每年至少提出2条工作建议;不断充实和丰富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推进党务公开,逐步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总支、新社会组织党总支、流动党员党总支的组织设置。  

2.完善社区“大党委制”。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组织基础。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及时升格为社区党委,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普遍建立社区大党委,在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作为社区一级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协调议事平台。社区大党委书记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副书记和委员由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党员代表、居民党员代表、物业公司党组织代表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会,重点研究解决驻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和具体问题。2015年底前,符合条件的社区都要建立“大党委制”。探索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街道团委、社区团支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区域化团建工作深入开展。挖掘老党员、老同志的潜能,在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水平,做好小、散、弱站的整顿、撤并工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中心站、示范站,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强楼宇工作站信息化建设,搭建互学互促平台。继续开展党建精品项目——“向日葵”工程,带动更多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入、共促进。2015年,培育出50—100家非公企业标兵单位,下大力气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活动,提高组织覆盖率,实现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工商联、个私协、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  

4.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抓服务”为工作重心,强化“有好的带头人和骨干队伍、有区域性组织网络、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有信息平台、有工作实效、有工作创新”的“八个有”支撑,研究出台“两个意见、一个规定”,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服务型党组织联系点的规定》,用于指导社会领域各级党组织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多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结合我区社会领域党建分布散、运行方式不统一的特点,建立社会领域党建服务和协商民主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和协商民主途径,增强对全区社会领域党组织、党员的服务功能。  

三、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全区社会领域普法宣传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依法履行职能,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社会工作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发挥其对自身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发挥好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四、加强街道社会治理创新  

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继续向街道、社区倾斜,不断提升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街道、社区在社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街道、社区落实信访代理制,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加强平安石景山建设,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依托社区社情恳谈会、社区名誉主任、楼门组长等有力抓手,积极发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2.创新街道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由专业部门派出机构、驻区单位、民意代表等共同组成的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组织、协调辖区内各组织和单位对促进地区发展和需跨部门协作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协商解决,推进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居民工作等深入开展,并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区2015年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