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在2015年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15-03-03浏览:2343下载280次收藏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在2015年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一、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

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27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以投资打主力、工业为主导、三产作主攻,蹄疾步稳全面推进改革,实现了gdp、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突破百亿大关的年度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增长16.8%;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0.6%;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33.6%;社零总额36.3亿元,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5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7%、17.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区经济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三农”的贡献密不可分。纵观全年,“三农”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应当给予高度肯定。

一是农村改革成效初显。完成57个村、492个合作社农村“三资”清理,在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稳妥开展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区农民合作社达到155个,家庭农场示范场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农民参合率达到49.6%。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竣工370余亩,实现地票交易24亩,交易额517万元;实施林地抵押2484亩,抵押金额1300万元。全年共办理农转城6671户、29248人。这些改革成效,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强劲。黑山、青山湖、青年农业园区创建成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茶叶、猕猴桃、方竹笋、食用菌、蜜柚、花椒等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4万亩。黑山碧绿和林海翠茗茶叶获“三峡”杯名茶金奖,翠屏茶叶获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三品一标”达26个。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市级8个,一批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美丽乡村逐步形成。南青关生态经济长廊完成主体绿化任务1万亩,全年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8%,居全市第六位、渝西片区第一位。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9.5亿元,增长22%。

三是水利建设速度加快。青山湖二期大坝全面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鲤鱼河引水工程隧洞掘进3.3公里,累计投资1亿元。黑山供水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羊喝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南桐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前期工作。1.13万人人饮安全工程全面完工,入户率达到100%。青年、关坝两个连片缺水区域人饮安全工程、青年镇水厂新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64口山坪塘整治全面完成,全区实现新增、恢复蓄水能力27.6万立方米,解决了3.8万人抗旱水源问题。

四是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加快农村通畅工程,新建农村便道1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项目76.9公里、撤并村通达项目25.2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提升至91%。70%镇街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市主城以外处于领先水平。统筹实施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治理,统建房开工面积15.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完工10.7万平方米。建成5个集镇污水处理站,完成万东、南桐、金桥3镇的20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33个村创建成为区级生态村。完成矿山植被恢复2.1万亩,完成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2.8万亩,取得新增耕地4380亩。

五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投入3100万元,改扩建乡镇学校校舍1.5万平方米。投入“学生营养计划”专项资金733.4万元,1429名贫困走读生吃上了“爱心午餐”,1919名困难住读生享受了生活补助。确定31所公办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接收学校,农民工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13个撤并村和10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完善镇级社会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保3485户、4909人;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共救助城乡各类困难群众1.6万人次。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农家书屋”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百姓大舞台、“渝州大舞台”送戏进基层20场。积极实施电影惠民工程,全年累计向基层免费送电影900余场。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305人,减少贫困人口6116人。

与此同时,农口系统在争上支持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在争上支持方面,农林局争取上级资金1.34亿元,招商引资1.9亿元,带动市场主体投资6亿元,全年实施涉农项目56个;水务局争取上级支持1.8亿元,引进区外资金0.8亿元,全年实现水利建设投入3.6亿元,实施水利项目36个。农林、水务争上均创历史新高。在绩效考核方面,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核被评为全市优秀单位;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办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荣获全市一等奖。

二、农业农村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容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与此同时,我区“三农”工作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一致的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使得沉睡多年的农村资源日渐活跃起来;二是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型小农经济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出来;三是随着居民消费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时代,农业发展正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农业产业链开发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延伸,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渐成大势,必将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民进城务工和工商资本下乡正成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三农”发展也面临着四个约束。一是我区地处大娄山余脉,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水资源不足,宜农土地少,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双重约束”。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农机作业、土地流转费用不断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受国际农产品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面临着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和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的“双重挤压”。三是xx属于自然灾害高发频发区,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挑战”。四是我区山地多、平坝少,农业产业规模难以拓展;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面临着农业经营规模超小和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的“双重考验”。

农业是百业之基,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整个人类”。美国之所以强大,除了体现在军事、科技、金融等领域外,还在于控制了能源和农业这两大关键领域,其商品化粮食占全球的50%左右。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去年又密集出台顶层设计,对农民股份合作、农村集体资产权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系统安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都要针对性推出重要举措,近年推进的民生实事一半以上与“三农”直接相关。党工委、管委会将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三大功能区域划分中,专门划设了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明确提出按“一园、四产、八特色”布局推进农业发展;去年10月,党工委、管委会专题召开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并于11月召开的党工委扩大会上进一步明确镇街主要任务和产业负面清单,充分体现了党工委、管委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区农业占比不断下降、农村人口快速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不重要。尽管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势头强劲,但“不发达阶段、不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尚未根本改变,“不发达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领域,“不发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在2015年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